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只为遇见你:试管婴儿妈妈孕育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97629
  • 作      者:
    乔乔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以患者角度来书写试管婴儿孕育全过程的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

★书中既有试管婴儿技术的科普知识,也有多名患者的心灵成长故事,非常适合所有想了解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一读。

★国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翘楚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专家审稿,内容科学真实。

★中国人类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林戈,著名作家唐浩明、何立伟,《欢乐颂》编剧袁子弹联合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乔乔,本名邓璠,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学崇拜者,从事策划工作。因为身体原因成为一名试管婴儿妈妈,经历了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孕育之路,育有一对双胞胎。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揭开了“试管婴儿”这一项辅助生殖技术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打开了不孕不育人群更加具象和细致的真实世界,里面可以看到他们在承受不孕不育压力时的痛苦和无助,在选择试管婴儿技术辅助怀孕时的疑虑和纠结,在经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隐忍和坚强,当然也能看到他们在成功受孕分娩后的欣喜和幸福。

我们希望通过书中记录的11个试管婴儿家庭的感人故事,探索触及心灵的生育痛点,呼唤大众对于女性的真正理解与关爱。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通过患者的视角,用轻松诙谐的文字讲述一个个与试管婴儿相关的故事,她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迷茫与快乐,用有趣的漫画讲解专业的医学知识,让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非常适合所有想了解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一读。

——中国人类生殖工程创始人之一、“试管婴儿之母” 卢光琇

乔乔的这本书,揭开了“试管婴儿”这一项辅助生殖技术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打开了病友更加具象和细致的真实世界,看到他们在承受不孕不育压力时的痛苦和无助,看到他们在选择试管婴儿技术辅助怀孕时的疑虑和纠结,看到他们在经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隐忍和坚强,看到他们在成功受孕分娩后的欣喜和幸福。

——生殖与遗传学专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 林戈

这是一本读着轻松愉快的书,读后没有恐惧,亦不再盲从,而是相信美好将如期而至。

——著名作家、中国研究曾国藩专家 唐浩明

生而为母,已属不易,更何况是身心都受到磨砺的试管婴儿妈妈。我们的社会理应给这些准妈妈和妈妈们*体面的尊重和*温暖的关怀。

——著名作家 何立伟

从做出决定、检查、取卵,到怀胎十月并*终生下宝宝,这是一个漫长而惊心动魄的过程。她们选择这条道路的理由不同,各自的心情不同,结局也各不相同。在这场艰难的相遇中,有人坚守着婚姻,有人遭遇了分手,有人心怀忐忑胆战心惊,有人失败过很多次,一度感到绝望,唯*相同的,是对这段关系的感受和理解。唯其艰难,所以珍贵。

——著名作家、《欢乐颂》编剧 袁子弹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人生的每个阶段似乎都会被冠名。年幼时顶着一头又黄又细的卷发,脾气随时可以爆发,得名“棕毛熊”;上大学后,卷发被我烫熨得服帖了,就开始写些酸不拉几的诗,自认为才高八斗,任何不友好的言论皆能让我“代表月亮消灭你”,暗地里,我被取名“文学院里的青蛙”;工作后,跟所有职场女性一样,得名“白骨精”,因此我人生的前30年,总结来说是又倔又精又聒噪。
  我从没想过30岁后,自己会有怎样的“人设”,结果却因为成为了妈妈,一下子回归到了生活的本真。我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双胞胎的妈妈,如果还要再确切一点,便是“试管婴儿双胞胎妈妈”。或许是因为生活中像我这样大方承认自己的孩子是试管婴儿的妈妈较少,我的坦诚让众多跟我有过同样烦恼的朋友对我敞开了心扉,我感觉自己的身后有股俗世众生看不到的力量,而这力量促使我想对所有与我有同样遭遇的姐妹们说几句发自肺腑的话——
  别急,别怕,就算此刻事与愿违,但相信上帝一定在为你精心搭设一条更美好的路。
  别烦,别躁,虽然他来得晚了一点,但一定会在某一天与你相拥。
  在我的孩子降临后,原来一些我认为“不喜欢孩子”“不想要孩子”的家庭都向我咨询关于怀孕生子的过程:“做试管婴儿痛苦吗?”“试管婴儿是不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孩子没自然怀上的聪明?”“试管婴儿不成功,子宫是否会被实验损伤?是否以后更没有机会怀上孩子?”问我这些问题的人中除了极少数是我的至亲外,其他的都是“我的朋友”“我远方的亲人”。观念驱动身体,他们隐晦地与我探讨有关试管婴儿的一些问题,多是出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觉得作为一个女人不能正常怀孕,不能为家庭孕育健康可爱的孩子好像是很大的罪过一样,总觉得难于启齿。问我的这些朋友不管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好像都难以摆脱掉这样一个文化囚笼:要想当个“好女人”,就要满足别人对你的要求,这其中能不能生孩子是首当其冲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财富、多高的地位,如果没有“孩子”作为支撑,这些全部都是虚幻。
  我去做试管婴儿前,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孕经历,也因为思考“试管婴儿是不是一种最好的医疗方式”这个问题犹豫不决了许久,而后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检查、治疗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排解着自己内心的压力与忧虑,曾通过各种方式系统地了解试管婴儿的相关知识,但好像所有的适龄女性生孩子都是一气呵成、瓜熟蒂落,从来没有一本书关注过我们这样的群体,更别说与试管婴儿相关联。
  从始至终我都不承认自己是病人,可是这个或许跟“病菌”没一毛钱关系的毛病却让我不得不付出比经历一场大病还多得多的金钱和精力。
  如果只要是进了医院都得叫病人,那么好吧,我们就先承认自己是“病人”吧。“病人”这个词本并不存在褒贬含义的,但所有人内心对病人的印象都是“苦、痛、无力、无助、忧郁”。可是我们仅仅是“特殊的病人”,我们可不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病人姿态?
  在我的就医过程中,我与所有“特殊的病人”一样,经受同样的身体折磨,经历同样的精神抑郁,无处分解忧伤或痛苦,我们怀抱共同的希望,我们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故事,我们上网搜索碎片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好像得了隐疾,打个出租车去医院都不想在医院正门口下车,否则好像能听到陌生的出租车司机在心里的嘀咕:“原来是不能生孩子的女人啦。”我们不了解群体中其他人的身体与精神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不能客观地看待现在所经历的波折,无法乐观地去回答所有“是”与“不是”,“行”与“不行”。每一次面临那些根本不熟悉的人关于“你为什么还不生孩子”这样的问题时,我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回答,但昧着心回答完后自己的心中又一阵难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换了一种回答方式——“我生不生孩子都并不会影响到各季花朵的开放呀。”看着对方无话可接我却内心欢畅,我瞬间明白,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委屈自己。人生中最踏实的感觉应该是内心深处的淡定从容,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但在我治疗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说过做试管婴儿要经历些什么,所以我承认我在进医院那一刻是怀疑的,我在拿到自己的治疗方案时是忐忑的,我在取卵手术室外等待时双脚是发抖的……但我希望那些必须要和我走一段相同路程的姐妹们能少几分怀疑,少几分忐忑,进手术室前可以与爱人来个深深的拥抱,这样脚也不会再发抖。
  你要问我现在幸福吗?我可以准确地告诉你,我之前的30年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另一对生命带给自己的成长与快乐。前不久母亲节,孩子从幼儿园各带回了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小宝说:“妈妈,长大后我会送你一个爆裂手环,帮你变出一个大大的恐龙,保护你,帮你打败一切怪兽……”对于才2岁6个月就想保护我的孩子,我顿时泪崩,孩子,其实你们的到来就已帮我打败世间的一切怪兽了。
  如果在3年前,我就明确地知道将来的自己会享受到如此大的幸福,我一定不会流一滴泪,喊一声痛。
  可处在黑暗之中的人没有那样强大的力量可以预见到不远处的美好,因此在就医过程中,我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联想,美好的转瞬即逝,悲伤的如影随形,当初的我从未敢想过自己会是拥有一对双胞胎的幸运儿,我总是想:假如自己不成功该怎么办?当花费了几万甚至几十万最后却以失败收场时又该怎么样面对自己的爱人以及家人?只有真正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才能深切地体会那种无处言说的痛苦,也只有真正亲历过身体、精神的考验后才能知道,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一个家庭的改变是怎么样的,我也深知情绪对于所有走进医院准备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的妈妈们的影响。所以我决定写下这样一本书,记录我这两年来所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同时也分享我的经验,让大家明白,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暂时的,微微放宽心,美好的幸福很快就会到来。
  ……
展开
目录
1.我想遇见你

2.最初的梦想

3.屎壳郎之爱

4.梦想照进现实

5.我养你

6.假证风波

7.爱与不爱都是事儿

8.秘密

9.么么哒的传说

10.那些你必须要了解的取卵知识

11.从花田到花盆的过程

12.种子冒芽了

13.我用半生来寻你

14.如果懂得,便知珍惜

15.最好的感情

16.生活如雨,请撑伞原谅

17.神奇的雨伞

18.新生

19.野百合的春天

20.山那边的蓝精灵

21.寂静的春天

22.不过是无惧而已

23.生孩子这件小事

24.为母一千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