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与创新: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模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117956
  • 作      者:
    雷杰,蔡天著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为了更好地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履行妇联章程使命方面,广州市海珠区妇联主动转变思维,以主导者的定位抓住创新的机遇,以服务者的定位抓住民生的目标,以代表者的定位抓住妇女的特点,使角色定位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广州市海珠区妇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探索社会化工作模式破解资源不足的难题,通过探索项目化运作模式破解工作繁杂的难题,通过探索品牌化服务模式破解影响力弱的难题,通过探索网络化建家模式破解覆盖不足的难题,提升了履行章程使命的能力。广州市海珠区妇联还注重凝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力量、各领域专家力量和热心企业力量共同促进妇女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

本书十分适时地回顾了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的历程,全面总结了海珠区妇联积累的改革经验,不仅为海珠妇联人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工作跃上新台阶夯实了基础,更为其他地区的妇联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引人思索的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雷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政策方向博士,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巴斯大学社会及政策科学系客座研究员、瑞典哥德堡大学社会工作系Linnaeus-Palme访问学者、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广东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成员,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儿童保护、社会救助。

 

蔡天: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群团组织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模式研究”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和广州市海珠区妇女儿童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较为全面、深入地描绘了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的现状,并对妇联组织改革的 “海珠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关于“海珠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

本书将对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模式的形成历程、内容特点、经验启示、挑战与未来等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介绍与分析。

本书第三章将聚焦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的历程,以时间的维度具体展示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改革内容,从而梳理海珠区妇联的改革实践脉络,讨论海珠区妇联的工作改革实践如何紧密回应党中央和全国妇联提出的改革要求。

本书第四章将具体分析“海珠模式”的特点,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调研资料,详细描述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模式在区妇联总体部署、地区妇联自主运作、社会组织联盟服务、专家智库技术支持、“益家易”联动互通等方面的特点内容。

本书第五章将详细讨论“海珠模式”的启示与意义,结合“海珠模式”的特点内容,对比已有的三种妇女工作模式,分析“海珠模式”在妇联角色、工作主体、资金来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资源链接、工作模式和方法、服务监测与评估、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妇联购买社工服务的启示,并讨论“海珠模式”对妇联组织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本书第六章将结合调研情况总结“海珠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该章节从地区妇干队伍、“妇女之家”项目社工、专家智库、热心企业以及 “益家易”服务平台的角度提出了“海珠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妇联工作改革背景
  一、妇联的根本性质
  妇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妇联”)成立于1949年4月3日,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与发展而联合起来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明确规定,全国妇联的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可以看出,妇联在国家治理格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妇联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开展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另一方面,妇联要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组织优势,联系和服务好广大妇女群众,要动员、汇聚、引领好广泛的社会资源服务妇女儿童,从而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因此,妇联的服务职能可以被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二是为满足妇女的需要服务。具体来说,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方面,妇联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关注并加强研究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政策的拟定、修改;
  第四,联系社会各界妇女组织,指导或协同开展妇女工作,并且加强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及海外侨胞妇女的联谊,促进祖国统一等。
  在为满足妇女的需要服务方面,妇联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团结、动员、组织妇女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思想,并且积极推动和开展对妇女的科技文化及生产劳动技能教育,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第三,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等。
  另外,在妇联的组织制度方面,妇女联合会实行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如广东省妇联、广州市妇联、海珠区妇联属于地方组织,海珠区下辖的各街道地区妇联和社区妇联属于基层组织,层层管理,与职能型组织架构相似,下级要对上级直接负责,贯彻上级的领导、方针、政策,为基层群众开展社会服务。
  二、妇联的传统工作方向及转型期带来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妇女工作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宏观的社会政治层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代表妇女群众参政议政,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团结、动员妇女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加强各族各界妇女的团结,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祖国统一等。
  二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妇女在自我成长、就业、婚姻家庭、子女抚养教育、赡养照顾老人等方面出现的困惑、问题或危机,向求助的妇女提供具体帮助,发挥她们的潜能,促进妇女的发展。不能否认的是,传统的妇女工作在发动妇女参加社会建设,教育、引导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以及在家庭文化建设和为妇女提供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促进了妇女发展和国家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发展进入重要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带来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在极大地促进社会和妇女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增加。
  首先,新形势下妇女群体需求的变化对妇联传统工作内容带来了冲击。随着单位制解体、人口流动加速,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利益需求日趋多元化,妇女群体内部的分化开始出现,不同区域、民族、阶层、行业、职业、年龄的妇女面临着不同问题、需求和利益,妇女的诉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妇联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妇女群众的需求。
  第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妇联组织形式在基层工作中遭遇到了瓶颈。这具体表现为:一是妇联倒三角形式的组织架构和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组织内部制度规范难以适应新时期具体运作的客观需求状况 。基层街道一级妇联工作人员需要承接落实大量的群众工作,而且他们多为非专职化,需要同时兼任街道的多项工作。二是妇联组织统一且相对单一的行政部署式工作方式难以有效地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群众,妇联工作人员也缺乏解决各种妇女儿童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无法满足当下各阶层妇女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妇联组织机关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难以激发和吸引体制外的妇女群众及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因此,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女性需求日益多元化等使妇联开展工作的内部、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妇联的组织设置、工作和活动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妇联基层组织改革成为必然。
  第三,新形势下党和群团组织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如此描述此类宏观层面的挑战:
  “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应对好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打造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和“颜色革命”的铜墙铁壁,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
  由此可见,妇联工作改革不仅关乎能否回应妇女群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需求、能否提升妇联组织的工作水平,更关乎能否团结人民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妇联必须直面国内外环境带来的政治性挑战,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为了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挑战,党和全国妇联近年来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妇联工作改革的政策文件,为妇联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
  ……
展开
目录
PART  1   妇联工作改革背景/001
一、妇联的根本性质/002
二、妇联的传统工作方向及转型期带来的挑战/003
三、妇联工作改革的方向 /005
四、妇联工作改革模式的先例/016
五、小结/021
 
PART  2   研究方法/023
一、文献分析/024
二、问卷调查/025
三、实地访谈/025
四、研究发现框架及主要内容/026
五、小结/027
 
PART  3   海珠区妇联工作改革历程/029
一、第一阶段(2002—2011年):开创地区妇联建制,广建“妇女之家”/030
二、第二阶段(2011—2015年):引入项目化手法,提升妇女服务水平/034
三、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 “益家易”服务平台/040
四、小结/047
 
PART  4   “海珠模式”的特点/051
一、区妇联总体部署,引领项目有序发展/052
二、地区妇联自主运作,推动“妇女之家”建设发展/071
三、社会组织联盟服务,协同运作专业项目/087
四、专家智库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监管模式/098
五、“益家易”联动互通,实现多方融合互动/103
六、小结/107
 
PART  5   “海珠模式”的启示与意义/113
一、“海珠模式”对妇联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启示 /114
二、“海珠模式”对妇联工作改革的启示/136
三、小结/144
 
PART  6   “海珠模式”的挑战与未来/149
一、地区妇干队伍/150
二、“妇女之家”项目社工队伍/152
三、海珠区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专家智库/153
四、热心企业/154
五、“益家易”服务平台/1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