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讲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9466
  • 作      者:
    钱逊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要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研究。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全书副主编,《理论卷》主编)、《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儒学圣典-{论语)》、《<论语)读本》、《论语初级读本》、《儿童论语100句》、《{孟子)读本》、《孔子的活法——论语里的人生之道》及论文若干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论语》作为儒学最重要的经典,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著作。本书从读《论语》前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论语》和孔子、孔子论为政、孔子论教与学、君子、修身、知命、中庸与和、关于若干问题的讨论、《论语》中的孔子十个专题,展开对《论语》的思想义理介绍和梳理,既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诠释了《论语》的主要内容,又讨论了儒学是什么、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怎样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以及如何读《论语》及《论语》中若干争议较多的问题。全书语言流畅,轻松活泼,非常适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提出文化的二重性,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标准。文化的二重性是客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不是随意的。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哪些属于普遍性的因素,哪些属于时代性的因素,都是依据客观条件决定的,不依人们认识和好恶而转移。懂得了传统文化的二重性,就可以回答:凡具普遍性的因素就是可以和应该继承弘扬的精华,凡属适应旧时代需要的时代性的因素即是应予批判抛弃的糟粕。这样,就给区分精华糟粕提供了客观的标准,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放到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常把精华和糟粕看成不相联结的两部分。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是精华多还是糟粕多?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二重性来分析,就可以知道,传统文化中普遍性的和特殊性的这两个方面,不是传统文化的两个部分,而是互相联结的两种性质。普遍性的内容总是与时代性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存在于时代性的形态之中,通过其时代性的具体内容而表现。所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是简单地挑拣分类,而是要对传统进行分析,从其时代性的具体形态中,剥离出其具普遍性的成分,从而抛弃其形式,救出其内容。对传统中普遍性内容的继承也不是简单地拿来就用,还必须立足于现时代的需要,对它作出新的解释,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使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这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完整的过程。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推陈出新。只有经过这样的推陈出新的过程,才能既坚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使传统文化适应时代要求,发展到新的阶段、新的高度。还有人提出革命传统和古代传统的关系问题,认为我们要继承的是革命传统,而不是古代传统。把握传统文化的二重性,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无疑,古代传统和革命传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有其不同的时代性,这是它们特殊性的方面。然而,在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共性、普遍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贯穿古今,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取得新的时代内容。每一时代的具体表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内容;而其核心内容和灵魂则是一贯的。当代的革命精神,是几千年来民族精神的发展。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当代的革命传统,是一个传统的两个发展阶段,而不是两个传统。割裂古代文化传统与当代民族精神的联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当代民族精神;而如果否定和抛弃了民族精神的传统,那就根本不会有当代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
    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看,同一个时代,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有共同面对的问题,共同的需要,因而也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这是普遍性、共性;而这些普遍性、共性又通过不同的特殊的形式表现和存在。如普世价值,在当代,民主、自由、人权等具有普世的意义;而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和不同阶级的人那里,又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我们揭露和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虚伪性和其阶级实质,但并不否定民主、自由的普世意义,一贯坚持为民主自由而奋斗。简单地肯定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或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都是错误的。
    在这些问题上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错误认识,都是由于没有把握这个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读《论语》前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儒学是什么
二、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三、怎样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
四、关于读《论语》及读书方法

第二章 《论语》和孔子
一、《论语》其书
二、孔子其人

第三章 孔子论为政
一、孔子对时势的态度
一 “政者正也”的治国理念
三、“为政以德”的治国路线
四、“庶、富、教”的为政目标
五、举贤才
六、以道事君

第四章 孔子论教与学
一、关于教
二、关于学

第五章 君子(一)
一、修己安人、安百姓——君子的追求
二、疾没世而名不称——对个人价值的理解
三、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四、三个问题

第六章 君子(二)
一、文质彬彬——君子的形象
二、仁
三、礼
四、游于艺

第七章 修身
一、为己、由己、求诸己——修身三原则
二、好学、自省、改过、力行、克己、守死善道
——修身的要求

第八章 知命
一、西周以下“天”“命”思想的发展
二、《论语》中关于天命的记述
三、知命的意义
四、尽人事知天命

第九章 中庸、和
一、中庸
二、和

第十章 关于若干问题的讨论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四、关于对管仲的评价
五、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

第十一章 《论语》中的孔子
一、孔子和弟子
二、孔子和时人
三、孔子自处
四、孔子自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