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千山万水 ——《道德经》的启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216477
  • 作      者:
    周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营销学界的泰斗为你指点学术迷津,《道德经》的智慧带你思索人生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南,福建古田人,1952年生,福建沙县插队知识青年,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工农兵大学生,1981年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和犹他大学分别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与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犹他大学、阿卡迪亚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特聘教授。2007年被教育部聘为企业管理学科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担任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9年获《国际商业研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创刊50周年银奖,同年获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首届杰出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千山万水——《道德经》的启示 》由作者在管理学术与生命历程的“千山万水”之间跋涉求索时写下的68篇文章结集而成,每一篇都借老子的《道德经》来诠释。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谈求知:谈自己求学、教学与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观察和思考,以及与各行各业的师长、同事、学生交流的心得体会;第二部分,忆游历:分享自己周游各地、身临名胜的所思所想;第三部分:思人生,思考人生路上的 “三生”(生计,生活,生命)与“三要”(要钱,要活好,要命),分享人生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3-11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一)

我多年前跑过全程马拉松。现在到了 “奔七”的年龄,一次跑不完那么长的距离,但对跑步的兴致不减。2019年7月下旬,我去雅典访问时,专程去了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赛的起点马拉松镇(Marathon)和终点帕那辛纳克体育场(Panathenaic Stadium)。
马拉松镇位于距雅典几十公里的爱琴海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去“寻根”。
登上开往马拉松镇的公交车,售票员朝乘客走来,乘客掏出现金买票。这样的场景,既熟悉又新鲜,因为在香港乘车,早就普及了用储值卡付费,方便很多。车走得慢,有时似乎仅百来米就一站。好几次,我看到在没有站牌的地方,有行人招手,司机就停下车让他们乘坐。窗外的风景慢慢地从高楼林立的城区变为村镇、山峰、农田、海湾。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马拉松镇。
小镇很安静。马拉松长跑博物馆(Marathon Run Museum) 和马拉松长跑宣传推广中心(Center for the Promotion of Marathon Race)是街边一栋夹在民居中间的平房。
工作人员奥林匹亚(Olympia)很热情,给我播放了一部20分钟长的介绍马拉松运动的纪录片。公元前490年,雅典与波斯之间的马拉松战役(The Battle of Marathon)发生在这一带。这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强大的波斯军队渡海西侵希腊,打到与雅典仅一山之隔的马拉松,雅典军殊死反击,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雅典军的统帅命令军士菲迪彼德斯(Pheidippides)去雅典报捷。根据传说,菲迪彼德斯不停不歇,奋力奔跑,跋山涉水数十公里,将喜讯传到雅典后,喊了一句 “我们胜利了”,便筋疲力尽,倒地身亡。受雅典军奋斗精神的鼓舞,希腊民族的自信心大增。
首届现代奥运会筹办时,组委会采纳了法国学者米歇尔·布莱尔(Michel Blair)的建议,设立了一个名为“马拉松”的长跑比赛,以纪念菲迪彼德斯。
看完纪录片,我自己参观了博物馆。马拉松赛最能体现运动员的意志和耐力,马拉松运动彰显不屈不挠、超越极限的体育精神。博物馆珍藏着一百多年来马拉松长跑的珍贵资料、奖牌、证书。展品中有首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希腊选手史比利廷·路易斯(Spyridon Louis)的奖牌,也有马拉松赛事及运动员的其他许多介绍,包括对残疾人马拉松和女子马拉松运动的介绍。首届奥运会后,1897年美国波士顿就开始举办马拉松赛,但直到1984年,女子马拉松赛才被正式列入第23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同年,马拉松赛也被正式列入残疾人奥运会比赛项目。
有一部分展品来自中国。我是福建人,曾参加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十公里赛事。在马拉松的发源地看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捐赠的题为“永不止步”的运动员雕像(见本书彩插图片69)、2009年厦门市与马拉松市建立友好城市的协议书以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专门展柜,倍感亲切。
我去了镇里首届奥运会马拉松赛的起点。那里立着一个石碑,刻着“40”,代表比赛全程为40公里(见本书彩插图片70)。石碑旁边是每年11月举行的雅典经典马拉松赛(Athens Classic Marathon)开跑的运动场。由于不是比赛日,运动场空无一人,我在场里逗留了一会儿。其间,我看到有辆出租车在石碑旁边停下,里面走出一个长着亚洲面孔的男子,拿着相机在认真地拍照。他应该也是来这里“朝圣”的马拉松爱好者吧。
时间已过下午1点。由于想看马拉松战役的遗址和文物,我从运动场出发去马拉松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Marathon)和马拉松战役阵亡雅典军人陵园(Tumulus of the Athenians)。在马拉松长跑博物馆时,我问过奥林匹亚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她说,这两个地方不在一起,一个在山边,另一个在海边,没有公共汽车去,步行要10公里左右,但能看到的东西并不多。听了她的介绍,我说:“既然来到这里,没有不去的道理。”于是,她给了我一张简单的当地地图,标出了那两个地方。
我拿上地图,跑上了雅典经典马拉松赛的赛道——马拉松大道(Marathon Avenue)。这是条通往雅典的公路,沿路有些地方有红绿灯,每隔一段有“Athens Classic Marathon Course”(雅典经典马拉松赛道)的路牌。行人很少,跑步的就我一个。我跑在人行道上,一辆辆汽车从我身边驶过。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再加上30多度的气温,我很快就大汗淋漓。
考古博物馆和雅典阵亡将士陵园都不在马拉松大道旁。我跑上了右边去考古博物馆的岔道,到了一个Y形路口,由于没有路标,我拦下对面开来的一辆车问路。驾车的男士说,他从雅典来这里办事,一路上没有看到考古博物馆的路标。他看我年纪大,主动提出载我去路的另一头看看。不久之后,我们就到了考古博物馆。他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博物馆,以后要带家里人来参观。”我笑着说:“我从遥远的中国来这里参观,你是雅典人,以后确实应该来。”我们相视而笑,握手道别。考古博物馆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但很幸运的是,我看到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纪念碑的残件。
馆里没有自动售水机,也没有饮水机,但是这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我灌满保温瓶,跑回马拉松大道,继续向前,奔向阵亡雅典军人陵园。跑跑走走1公里左右后,我在第一个红绿灯前,上了左边去陵园的岔道。
没想到的是,我到了陵园门前,发现大门紧锁。后来才知道马拉松镇以及周围所有博物馆与遗址都是下午3点关门。可见,我虽然“入乡”,但“随俗”不够。于是,我绕着陵园走了一圈,透过篱笆,可以看到里面简朴的古墓,那是一个高10米左右的土堆,埋葬着在马拉松战役中牺牲的192位雅典军将士。
不知不觉,已近下午4点,我该回雅典了。我知道4点有班公交车将从马拉松镇开过来;如果错过,等下一班车还要45分钟。天气非常热,而保温瓶里的水早已喝完,不好再待下去。于是,我往回跑到马拉松大道上。公交车站在红绿灯附近,可是周围没有便利店。进不了阵亡雅典军人陵园,我可以“随遇而安”,但没有水喝,怎么 “安”?我正想着,公交车过来了。我上了车,买票时问售票员:“我的水刚才喝光了,要多久才能到终点站?”他回答说:“不用担心,几分钟后,经过有卖水的路边小店时,会让你下车买水。”一会儿,公交车到了海边的一个停靠站。他提醒我下车买水,还说:“不急!”回到车上,我一边喝水,一边对自己说:今天运气真好,碰到一个又一个好人!
一个多钟头后,我回到了雅典。历史悠久的马拉松镇,“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十四章)。我虽人生地不熟,但用身体游走,用心灵体会,在文化与历史中学习,终于圆了访问马拉松长跑发源地的梦,看多少,算多少,心满意足矣!
2019年8月10日


3-12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二)
帕那辛纳克体育场自古以来就是雅典的一个体育地标。公元前330年,雅典人就已经在这里举办过运动会。当初体育场十分简陋,后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翻新过几次。1896年希腊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该体育场是主赛场;2004年希腊主办第28届夏季奥运会,这里再次成为赛场;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时,希腊将奥运圣火传给举办国的交接仪式也在这里举行;每年举行的雅典经典马拉松赛,将这里作为终点。帕那辛纳克体育场还有一个特点——世界上唯一全部用大理石建造的体育场,据说建造时把雅典附近一座山的大理石都开采完了。
作为首届奥运会主办国,希腊求胜心切,希腊人民满怀期望。可是,希腊运动员表现不佳,比赛开始后,接连失利。12项田径比赛项目,前面11项连一块金牌都没拿到。
马拉松赛是压轴项目,也是希腊最后的希望。17个参赛者中,13个是希腊运动员。比赛那天,雅典万人空巷,民众或者在赛道两边围观,或者在终点帕那辛纳克体育场焦急地等待。然而,一个法国选手一路领先,随后被一个澳大利亚选手反超,坏消息不断传到帕那辛纳克体育场,没有人提得起精神来。
出乎意料的是,在离终点只剩3公里时,那个澳大利亚选手因体力不支退出了比赛,23岁的希腊选手史比利廷·路易斯开始领先。消息传到体育场,群情激昂,全体观众高喊:“Hellene! Hellene!”(希腊人!希腊人!)
路易斯半路上曾停下来喝过一杯葡萄酒(多年后,据他的孙子说,他喝的其实不是葡萄酒,而是他未来的岳父特地为他准备的干邑白兰地),同时吃下了女友(后来成了他的妻子)递给他的半个橙子,结果动力大增,说:“我胸有成竹!我会夺冠!”
路易斯一步步跑向体育场,夹道加油的民众差点堵到他无法向前。他一进体育场,王储和王子就过来陪跑,三人一起跑过终点线,国王亲自向他祝贺,全场掌声震耳欲聋。路易斯用2小时58分50秒跑完了40公里,顿时成了希腊的民族英雄。路易斯夺冠的故事,我多年前就读过,经常想象100多年前他在冲刺马拉松赛最后一段赛程时,他矫健的身影与万人呐喊助威的盛况。
路易斯出生于雅典北郊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靠卖饮用水为生,他平时帮父亲运水。赛后,他接受了国王赠送的马车,低调地回归故里,继续干起运水的营生,后来还当过警察。1940年在家乡去世。
2 000多年前菲迪彼德斯到底是怎么从马拉松镇翻山越岭跑到一山之隔的雅典的,无人知晓。头几届奥运会也没有统一马拉松赛的距离。据说,1908年第四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办时,为了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赏马拉松,组委会特意将起跑点设在温莎宫的育儿屋窗口外,这样小王子、小公主们就可以观看了,而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的皇家包厢旁边。经过丈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2622英里,折合为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赛的标准距离。这个标准从1924年在巴黎举办的第八届夏季奥运会开始使用,保持至今。
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在雅典市区,离我住的酒店不到500米。
雅典的7月,昼夜温差很大:夜里20度左右,午后会上升到30多度。一天早上,我没吃早饭,趁着天气还算凉快,大批游客尚未到达,前往帕那辛纳克体育场,等8点整体育场一开门就进去。
体育场入口开阔,晨曦中,蓝天白云下,奥运会会旗和希腊国旗迎风飘扬,在场外就可以拍到体育场的全景照。素净典雅的乳白色大理石座位共37排,围成一个马蹄形的观众席,场地中间是黑色的环形跑道(见本书彩插图片71)。
有几个人比我还早一步进场,一进去就开始跑步。我按计划,先参观,后跑步。走进体育场,我看到几块用希腊文刻的石碑,石碑上记载着首届奥运会举办地和历届奥委会的主席。我上到正对入口的看台最高处。阳光照在被磨得发亮的大理石座位上,闪闪发光,一条条平整的石块连接起来,没有座位号,应该可以随便就座。所有座位都没有靠背,只有最前排中间的两个座位例外。我猜,首届奥运会举办时,希腊国王和王后就坐在那里看比赛。
从看台走下来,穿过跑道边的隧道,我进入介绍奥运历史的小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出了奥运会、马拉松长跑的史料和物品。历届奥运会的火炬各有不同,造型别致。在众多火炬中,我很快就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海报和祥云火炬(见本书彩插图片72)。传递奥运圣火的圣火盆也存放在博物馆中(见本书彩插图片73)。体育场门口的介绍说观众容量少于6万人,但一张放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记载着:1968年4月4日,1967—1968赛季国际篮联欧洲优胜者杯(FIBA European Cup Winners Cup)决赛在这里举行,观众人数达8万人。那场比赛,雅典队击败了布拉格队。
从博物馆出来,我踏上跑道,开始慢跑(见本书彩插图片74)。我时跑时停,因为跑步的人很少,偶尔碰面时,大家会互相友好地招手或停下来简短交谈。其中有来自印度、丹麦、波兰等国的长跑爱好者,还有学龄前儿童。来自印度的那位中年汉子,看体型就是长跑好手,带着全家来参观,他的儿子还跟他一起跑了一会儿。我还遇到来自中国的游客,他们分别来自北京、香港和深圳。有一个北京小男孩,大概只有三四岁,在外婆和妈妈的鼓励下,尽情跳跃,还跟我这个“爷爷”一起跑了一二十米,然后停下来,跟我握手说“再见”,不跑了。他可以不跑,但我不能,我得继续往前跑。这时,我碰到华为公司深圳总部的两位员工,我们用华为手机互相帮对方拍了一些照片。
慢慢地,“纯粹”的游人多了起来。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兴奋地朝离入口不远的领奖台走去,踏上领奖台“摆姿势、领奖、拍照”,而跑步的人却基本没人去那里过“冠军”瘾。
跑道的平均长度为400米,我连跑带走了一共15圈。跑完步,已经接近10点,气温也上升了,但我非常享受,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热,只是喝光了带来的一瓶水。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热爱体育、和平和生命的希腊人民,将奥林匹克运动和马拉松长跑带给了世界。我向计划访问雅典的跑步爱好者们推荐马拉松镇和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它们是奥林匹克运动和马拉松长跑的象征。在这两个地方跑步,可以增加对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奋勇向前、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的体悟,还可以参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育博物馆。
2019年8月10日
特别感谢:王浩明,张宁,周志民
展开
目录
致谢
前言:书里,路上,心中
第一部分 谈求知
1-1才上一层楼,前方万重天
1-2一登龙门,信心百倍
1-3“山竹”过后,从“树木”看“树人”
1-4渐悟与顿悟
1-5笔耕不辍,自然而然
1-6为人师者,必先正其心
1-7教书“四有”:有心,有料,有趣,有效
1-8大学生上课打瞌睡,怎么办?
1-9何谓“游学”:游山水,学人生?
1-10对话大一同学(一):做一个 “中国的世界人”
1-11对话大一同学(二):学识与见识指导人生,胆识改变命运
1-12读大一,不只是学知识?
1-13“读大二,我还在寻路吗?”(一):善于总结
1-14“读大二,我还在寻路吗?”(二):保持热情
1-15“研究生们, 希望你们胸怀天下, 珍惜现在”
1-16蓉城论道:“分享与合作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1-17没有“压箱底”的论文, 就不是合格的博士生?
1-18彭城论道:集体的力量推动我们前行
1-19有志者,事竟成
1-20因为相信,所以发奋,终见曙光
1-21读博不容易,明早就毕业? (一)
1-22读博不容易,明早就毕业? (二)
1-23登山何尝易,读博未必难
1-24放眼世界,立足当地,融入生活
1-2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第二部分 忆游历
2-1母教一人,不言之教
2-2楚汉鸿沟,中分天下:项羽为什么失败?
2-3弘忍、神秀与惠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
2-4弘忍、神秀与惠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
2-5非“宁静”,何以 “致远”?(一)
2-6非“宁静”,何以 “致远”?(二)
2-7刘备凭什么当皇帝(一):三顾茅庐
2-8刘备凭什么当皇帝(二):三顾堂前的三棵树
2-9见死不救,英雄末路(一)
2-10见死不救,英雄末路(二)
2-11江南三大名楼游记
2-12蕲春李时珍故乡印象
2-13左宗棠故居柳庄访问记:身无半亩,国之栋梁
2-14尹克荣故居的无穷树
2-15贝聿铭与香港中银大厦(一)
2-16贝聿铭与香港中银大厦(二)
2-17昆阳郑和公园访问记
2-18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2-19罗汉寺与罗汉娃
2-20从无知开始认识自己的苏格拉底
2-21德尔菲阿波罗神庙散记
2-22仰望雅典卫城
2-23在雅典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看歌剧
2-24“到机场后,跟我走”

第三部分思人生103
3-1三生有幸:生计,生活,生命 (一)
3-2三生有幸:生计,生活,生命 (二)
3-3关注哲学与众生,胜过关注手机与自我(一)
3-4关注哲学与众生,胜过关注手机与自我(二)
3-5哲学既然无用,为什么还用?(一)
3-6哲学既然无用,为什么还用?(二)
3-7迈开腿,管住嘴,按时睡
3-8写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阳光跑团”成立日
3-9夏日长跑乐(一):跑步与吃橙子没有区别
3-10夏日长跑乐(二):三伏晒背,充能补阳
3-11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一)
3-12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二)
3-13插队50周年有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14MBA毕业35周年随想:战天斗地,顶天立地,欢天喜地
3-15MBA毕业35周年纪念:溯游千里回乡的鲑鱼
3-16EMBA教学思考:“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3-17写文章,做学问,出思想
3-18大时代,小故事
3-19师生关系之“三老”:老板,老师,老爷子
3-19附录“我乐在其中!”
《道德经》索引
地名索引
学校名称索引
人名以及其他索引
致谢
前言:书里,路上,心中
第一部分 谈求知
1-1才上一层楼,前方万重天
1-2一登龙门,信心百倍
1-3“山竹”过后,从“树木”看“树人”
1-4渐悟与顿悟
1-5笔耕不辍,自然而然
1-6为人师者,必先正其心
1-7教书“四有”:有心,有料,有趣,有效
1-8大学生上课打瞌睡,怎么办?
1-9何谓“游学”:游山水,学人生?
1-10对话大一同学(一):做一个 “中国的世界人”
1-11对话大一同学(二):学识与见识指导人生,胆识改变命运
1-12读大一,不只是学知识?
1-13“读大二,我还在寻路吗?”(一):善于总结
1-14“读大二,我还在寻路吗?”(二):保持热情
1-15“研究生们, 希望你们胸怀天下, 珍惜现在”
1-16蓉城论道:“分享与合作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1-17没有“压箱底”的论文, 就不是合格的博士生?
1-18彭城论道:集体的力量推动我们前行
1-19有志者,事竟成
1-20因为相信,所以发奋,终见曙光
1-21读博不容易,明早就毕业? (一)
1-22读博不容易,明早就毕业? (二)
1-23登山何尝易,读博未必难
1-24放眼世界,立足当地,融入生活
1-2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第二部分 忆游历
2-1母教一人,不言之教
2-2楚汉鸿沟,中分天下:项羽为什么失败?
2-3弘忍、神秀与惠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
2-4弘忍、神秀与惠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
2-5非“宁静”,何以 “致远”?(一)
2-6非“宁静”,何以 “致远”?(二)
2-7刘备凭什么当皇帝(一):三顾茅庐
2-8刘备凭什么当皇帝(二):三顾堂前的三棵树
2-9见死不救,英雄末路(一)
2-10见死不救,英雄末路(二)
2-11江南三大名楼游记
2-12蕲春李时珍故乡印象
2-13左宗棠故居柳庄访问记:身无半亩,国之栋梁
2-14尹克荣故居的无穷树
2-15贝聿铭与香港中银大厦(一)
2-16贝聿铭与香港中银大厦(二)
2-17昆阳郑和公园访问记
2-18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2-19罗汉寺与罗汉娃
2-20从无知开始认识自己的苏格拉底
2-21德尔菲阿波罗神庙散记
2-22仰望雅典卫城
2-23在雅典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看歌剧
2-24“到机场后,跟我走”

第三部分思人生103
3-1三生有幸:生计,生活,生命 (一)
3-2三生有幸:生计,生活,生命 (二)
3-3关注哲学与众生,胜过关注手机与自我(一)
3-4关注哲学与众生,胜过关注手机与自我(二)
3-5哲学既然无用,为什么还用?(一)
3-6哲学既然无用,为什么还用?(二)
3-7迈开腿,管住嘴,按时睡
3-8写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阳光跑团”成立日
3-9夏日长跑乐(一):跑步与吃橙子没有区别
3-10夏日长跑乐(二):三伏晒背,充能补阳
3-11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一)
3-12去马拉松的故乡“朝圣”(二)
3-13插队50周年有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14MBA毕业35周年随想:战天斗地,顶天立地,欢天喜地
3-15MBA毕业35周年纪念:溯游千里回乡的鲑鱼
3-16EMBA教学思考:“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3-17写文章,做学问,出思想
3-18大时代,小故事
3-19师生关系之“三老”:老板,老师,老爷子
3-19附录“我乐在其中!”
《道德经》索引
地名索引
学校名称索引
人名以及其他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