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97318
  • 作      者:
    (日)小泽征尔,(日)村上春树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可借复本:1
收藏
编辑推荐

      热爱音乐的作家村上春树与享誉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深度对谈,携手为读者带来关于音乐、关于人生的6次公开课

      我将听音乐视为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喜悦。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村上春树

      音乐如此重要,世界上有只有音乐才能表达的情感、氛围、精神和意志。音乐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小泽征尔

      郎朗、田艺苗、金承志、曹利群 倾情推荐

      小泽征尔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解答骨灰级乐迷村上春树抛出的各种刁钻问题,从两位大师的对谈中领略文字之美与音乐之美

      网易云音乐定制专属歌单,扫描书签二维码,即可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倾听大师的对谈

      全书勾勒出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交织出小泽征尔从一名平凡青年到多个极负盛名的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奋斗经历,更饱含着两位大师的工作态度与人生哲学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让音乐点亮单调生活!

      全新装帧设计,可爱音符形象,烫银工艺,领略阅读之美

      爱运动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爱音乐就要看《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展开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

      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在日本“平成时代影响力书目榜Top30”中名列首位。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小泽征尔

      日本指挥家,1935年生于沈阳。1961年开始在纽约爱乐乐团担任副指挥。历任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多伦多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被誉为“世界三大东方指挥家”之一。曾多次来华访问演出,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聊些什么?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关于音乐、关于人生的六次“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在日内瓦驶往巴黎的特快列车上……历时一年,从秋到夏,在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小泽征尔将自己从一个平凡青年到成为多个蜚声国际的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令人感动不已;村上春树以深厚的文学休养与音乐品味,抛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打破专业的高墙。徜徉字里行间,既能从大师的脚步中汲取人生力量,亦能从妙趣横生的对谈中享受文字之美和音乐之美。

精彩书评

      我将听音乐视为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喜悦。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

      ——村上春树


      音乐如此重要,世界上有只有音乐才能表达的情感、氛围、精神和意志。音乐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小泽征尔


      一位是音乐在小说中起到极大作用的作家,一位是和蔼可亲、不知疲倦的指挥家。两位热情的艺术家之间谦逊且引人入胜的对话,让人一口气就读完了。

      ——纽约时报


      这本书的是一笔从未有过的财富,不为别的,就为这是小泽征尔初次详尽回忆和思考他50多年来的指挥生涯。

      ——英国卫报


      这本书讲出了两位大师关于音乐本质的有趣见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对话对乐迷来说是高保真的。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的诱惑力令人无法抗拒。

      ——伦敦晚报

展开
精彩书摘

开始与小泽征尔先生见面聊天,是近期的事。我在波士顿住过一阵子,虽然原本就是个喜欢偶尔欣赏音乐会的乐迷,但和小泽先生并不相识。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他的女儿征良,通过这层关系,我才见到小泽先生,有了与他对话的机会。起初,我们俩只有与工作毫不相干的私人交情。

可见这场访谈开始前,我从来没有和小泽先生进行过关于音乐的深入对话。原因之一或许是这位大师事务过于繁忙。考虑到他平日就得时时浸淫在音乐中,相见时也只敢推杯换盏,聊些音乐以外的话题。偶尔谈及音乐,也总是只说到一些零碎的片断。总而言之,他是个十分专注、将全部心力投注于眼前目标的人,一旦放下工作,想必也需要充分的休息。基于这层考虑,我一直避免触及音乐的话题。

但小泽先生于二○○九年十二月被诊断出食道癌,并接受切除手术(而且是大手术)后,音乐活动受到大幅限制。疗养和痛苦的康复训练取代了音乐,成为他生活的重心。也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此后与他见面时,我们竟然开始一点点聊起了音乐。当然,他身体欠安,可一谈起音乐,神情却豁然开朗。就算和我这个门外汉交流,只要能帮他以某种形式重新接触音乐,或许就能帮他转换一下心情。此外,和我这个领域不同的人对谈,多少也能让他感觉轻松一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是热心的爵士乐迷,对古典音乐也相当钟情,从高中时期就开始收集唱片,而且只要时间允许,便尽量找机会欣赏音乐会。尤其是旅居欧洲时,几乎成天浸淫在古典音乐里。交替欣赏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对我的心灵一直是良好的激励(有时也是祥和的慰藉)。若硬要我在两者中选择一个,不论舍弃哪个,我的人生都不再完满。艾灵顿公爵说过,世间只有“好音乐”与“坏音乐”两种音乐,不论是爵士还是古典,在这方面道理是一样的。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让人享受到“好音乐”带来的纯粹的愉悦。

有一天,小泽先生莅临寒舍,我们俩放着音乐闲聊。不知不觉间,他聊起了古尔德和伯恩斯坦在纽约演奏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时的轶事,十分有趣。当时我心想,就这么让如此有趣的故事消失,着实可惜。应该找谁录下来整理成文才是。至于这个谁是何人—虽然听来像是朝自己脸上贴金,但到头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好呀,这阵子有空,咱们就聊聊吧。”我一提出这个建议,小泽先生便爽快允诺。小泽先生患了癌症,对音乐界和我而言(当然,对他而言也是如此)都是令人痛心的事。然而,我们俩却因此获得了悠然畅谈音乐的宝贵时间,未尝不是因祸得福。那句英文谚语果然不假:乌云背后总有一线光芒。

只不过我虽是老乐迷,却从未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说我是门外汉也不为过。受限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总要时不时脱口说出一些认知错误甚至失敬冒犯的话。但大师从来不介意,总不忘先认真思考一番,再细心地一一回应我的话,实在让我满心感激。

我用录音笔录下我们的对话,整理成稿,再请大师阅读和修改。

“说起来,我从没好好和人聊过这些事。”这是大师看到原稿后的第一个感想,“但我话说得这么随便,对读者可有意义?”

的确,小泽先生的谈吐几乎可算是一种独特的“小泽语”,将它转换成文章其实并不容易。同时,他也有许多夸张的手势等肢体动作,甚至不时用歌唱的方式表达。但他这股跨越“语言障碍”的热情透过些许“随便”,强烈而直率地跃然纸上。

我虽是个门外汉(或许该说正因为我是个门外汉),但欣赏音乐时,总是抛开一切成见侧耳倾听,直接体验音乐的美好,任其浸透身心。听到好的部分,能感受到一股幸福甜美涌上心头;听到坏的部分,只会一阵怅然失落。如果有余力听得更深入些,则不忘思索这好是好在哪里、坏是坏在何处。除此之外,音乐的其他要素对我都没有太大意义。个人认为,音乐可谓是一种能让人品尝幸福滋味的东西,其中蕴藏着形形色色的使人幸福的方法与途径。光是音乐的复杂性,就足以让我的心灵痴迷。

在倾听小泽先生的陈述时,我也试图坚持这种态度。换言之,我不断提醒自己,我只是个满心好奇、尽量诚实地面对一切的门外汉听众。毕竟阅读本书的读者,大多数应该都是和我一样的门外汉乐迷。

——村上春树

展开
目录

序与小泽征尔先生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村上春树)

第一次关于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二次卡耐基音乐厅的勃拉姆斯

第三次六十年代的那些事

第四次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

第五次歌剧很有趣

在瑞士小镇

第六次“没有固定教法,都是在现场边想边教”

后记(小泽征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