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155642
  • 作      者:
    (英)乔尔·利维著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你以为心理学是什么?火眼金睛、犀利评判、高深莫测?都不是!


★从令人炫目的人类思维与行为领域,从脑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学领域,探寻爱与愉悦的真谛——这才是心理学!


★英国知名畅销书作家乔尔·利维迄今为止Goodreads(美国豆瓣)评分蕞高(4.5分)的作品。


★近40位心理学巨匠的人生智慧,搭配30余个心理学实例,融合医学、哲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帮助大众过滤内在幻想,打破外在假象,颠覆平庸生活。


★《观察家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出版人周刊》等知名媒体一致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乔尔·利维(Joel Levy),英国知名科普作家,拥有生物科学学士学位和心理学硕士学位,已出版多部大众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代表作有《思想实验》《弗洛伊德口误》等。


  曾宇翔,英语译者,应用心理硕士,翻译作品有《社会情绪与人格发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你以为心理学是什么?火眼金睛、犀利评判、高深莫测?都不是!


    心理学没那么高深,也没那么简单。不论是人际沟通、家庭生活,还是打拼事业、维系爱情,心理学都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利用心理学获得更美好的人生呢?


    本书作者乔尔·利维是英国知名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多年的研究,结合快节奏时代下的现代人阅读习惯,从令人炫目的人类思维与行为领域和脑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学领域开始,教会读者如何运用心理学,找到爱与愉悦的真谛。


展开
精彩书评

乔尔·利维再现了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许多年前的理论仍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本具有思辨性和简洁性的心理学指南。 


——《观察家报》


具有说服力的观点,生动又熟悉的举例,很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


——《纽约时报》


书中的信息以便于掌握的方式阐述,满足了那些缺少阅读时间的读者。作者将如此庞杂的心理学知识讲得如此透彻,显示了其不凡的文笔。


——《新闻周刊》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语录:


1.  我们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性的、放松的时刻,最美好的时刻往往出现在当一个人的身体或心智竭尽全力地凭着自主努力来完成某些困难且有价值的事情的时候。


2.  智商并不等同于智力,并且智商并不能捕捉到其他对成功和才能而言至关重要的许多品质。


3.  人类的一切努力所为的终极目标(即“人的至善”)是快乐,或者说得更具体些,是过上由快乐所带来的那种美好生活。


4.  智力是一种能理解复杂概念,有效适应环境,从经验中学习,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推理,通过用心思考可克服障碍的能力。


5.  通往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路径是使愉悦最大化并使痛苦最小化。



试读:


     你所需要知道的群体心理学


    有关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作为一个个体思考和行动的研究,包括他们是如何在群体中作为群体的一员思考和行动的研究,就是社会心理学。


    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得到了专门化的发展,彼时的心理学家们勇敢地直面挑战,以求解释人们是如何做出一些行为,特别是在大屠杀的背景下所做出的那些行为。蔚成风气的公民权利意识以及反对从众(conformity)和权威的社会文化变迁也使得人们再次聚焦像偏见(prejudice)和种族歧视(racism)这些话题。


    群体动力:老鹰与响尾蛇


    1954 年,11 名 12 岁的男孩乘巴士前往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罗伯斯山洞州立公园的一个偏远童子军营地。在经过几天的朝夕相处后,群体中的每一员都形成了羁绊,并想好了他们的队名:响尾蛇队。他们随后了解到另一个也由11名男孩组成的团队在他们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抵达营地了,这群男孩自称为老鹰队。


    美籍土耳其裔的社会心理学家穆扎费尔·谢里夫(Muzafer Sherif,1906—1988)带领研究者们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将这 22名男孩分配为两组,但很快地,每一组男孩都开始对其所在的团队表现出强烈的忠诚,并在为团体争夺无关紧要的体育奖品的竞赛中开始表现出十足的攻击性。


    老鹰队甚至烧了响尾蛇队的旗帜,而响尾蛇队也将老鹰队的营地小屋洗劫一空。随后研究者对孩子们进行了访谈,他们在访谈中使用了非常积极正向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所在的群体,而使用极具贬义的词汇来描述另一个群体。通过将他们完全随机划分为两组的这一简单举措,谢里夫显然让 22 名相当普通的孩子变得像《蝇王》中所描写的人物那样。这一实验促使谢里夫及其同事提出了群体动力的现实冲突理论(Realistic Conflict theory),即对资源的竞争或其他形式的冲突是偏见的根源并且导致了对内群体的积极归因(attribution)和对外群体的敌意(ill-feeling)。


    

    克利、康定斯基和社会同一性


    英籍波兰裔社会心理学家亨利·塔杰菲尔(Henri Tajfel,1919—1982)逐渐相信能用比谢里夫所设想的还要更为简单的理论来解释罗伯斯山洞实验(Robber's Cave experiment)。


    塔杰菲尔在 1970 年的一项经典研究中,使用了最小群体范式来将被试的群体身份剥离至只剩下最为基础的部分。他将这些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划分成“克利”和“康定斯基”两组。尽管按研究者们所说的指导语来推断,分组是基于男孩对所展示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以及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艺术作品的图片的偏好来决定的,但实际上分组采用了完全随机的方式。这些男孩随后要独立完成一个任务。他们必须将少得可怜的金钱奖赏分配给自己所在群体的成员(内群体)或其他群体的成员(外群体)。


    塔杰菲尔发现这些男孩在分配金钱时会更倾向于最大化内群体和外群体间的奖赏差额,甚至在全体内群体成员会获得更少奖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尽管这些男孩从未与其内群体或任一成员有过任何接触或对他们有任何了解,然而这一现象仍持续存在,哪怕是在告知了男孩们采用的是随机分组的方式之后。


    这些研究发现促使塔杰菲尔提出了社会同一性理论,这一理论描述了群体成员关系这一简单事实如何触发了一系列的态度并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


    成为内群体的一分子驱使着个体寻求将所在内群体与外群体进行区分的方法,并且通过歧视外群体来拔高他们的自我形象。


    社会分类(即将世界划分为属于我们和属于他们的部分,并且开始意识到群体边界)导致社会认同,即采用自己一开始被分配到的群体身份,而这转而又导致了社会比较,人们通过对外群体进行贬抑的下行比较以求拔高内群体自尊。


    社会同一性理论认为偏见是社会分类的必然结果,而一旦缺乏就会导致冲突和偏见的原因是自尊。


展开
目录

导论:什么是心理学


第一章你所需要知道的脑与心智 


第二章你所需要知道的记忆与思维


第三章你所需要知道的人格与智力


第四章你所需要知道的群体心理学


第五章你所需要知道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第六章你所需要知道的衰老过程


第七章你所需要知道的心理疾病


第八章你所需要知道的快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