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里戾气那么重,是因为环境太自由了,还是不够宽容?
年轻人踏入社会,发现现实比想的还要不堪怎么办?
读书时报志愿选专业,毕业后找工作选行业,听谁的才对?
为了挣钱,必须从事缺乏乐趣的工作怎么办?
世界污秽社会黑暗,我们拒绝随波逐流、独善其身不好么?
父母生我育我,就对我有恩吗?
作为处女,在中国价值几何?
……
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疑惑和麻烦事儿,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人也在经受;作为那个年代较受欢迎的知识分子与启蒙导师,胡适先生在六十年前的文章里已经写出了不错的答案,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把它们挑选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所以,这是一本志在当下意义的杂文选集,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试图通过民国大家的智慧帮你真正解决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对人生的选择有所指引,对世界的认识有所启发,是这本书希冀达到的一点功能。
海报:
《容忍与自由》是一部杂文选集,收录了18篇胡适先生的经典杂文,行文流畅,说理深致,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
“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我所说的,是从做父母的一方面设想的,是从我个人对于我自己的儿子设想的,所以我的题目是《我的儿子》。我的意思是要我这个儿子晓得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
先生说我把一般做儿子的抬举起来,看做一个“白吃不还账”的主顾。这是先生误会我的地方。我的意思恰同这个相反。我想把一般做父母的抬高起来,叫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做一个“放高利债”的债主。
先生又怪我把“孝”字驱逐出境。我要问先生,现在“孝子”两个字究竟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人死了父母都称“孝子”。孝子就是居父母丧的儿子,无论怎样忤逆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戴上高梁冠,拿着哭丧棒,人家就称他做“孝子”。
我的意思以为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在孝字里,故战阵无勇、莅官不敬等等都是不孝。这种学说,先生也承认它流弊百出。所以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我的意想以为“一个堂堂的人”决不至于做打爹骂娘的事,决不至于对他的父母毫无感情。
容忍与自由
差不多先生传
归国杂感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的儿子
保寿的意义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
新生活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大宇宙中谈博爱
不朽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信心与反省
为什么读书
大学的生活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漫游的感想
治学方法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