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现辽宁之美(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推荐图书)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357834
  • 作      者:
    滕贞甫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里有雄浑壮丽的山川,

有汹涌奔腾的河流,

有硝烟弥漫的过往,

有跌宕起伏的岁月,

有感恩奋进的拼搏,

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滕贞甫,男,196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战国红》《鼓掌》《蜡头驿》《樱花之旅》《刀兵过》,中短篇小说集《熬鹰》《西施乳》等六部,文化随笔集《儒学笔记》《探古求今说儒学》等。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入选多种年选及年度排行榜。长篇小说《战国红》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刀兵过》入围第三届长篇小说金榜、中篇小说《黑画眉》获第九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散文集《发现辽宁之美》入选“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推荐图书”,主要收录描绘辽宁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作品,以“景”为主题。收录了蒋子龙的《红滩奇观》、周晓枫的《云飞鹤舞的地方》、王充闾的《喧腾的辽河口》、孙惠芬的《致敬歇马山》、素素《深蓝之城》、鲍尔吉·原野《北陵:人民的绿》等佳作。通过山海林泉、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城市、乡村建设景观,宣传展示辽宁美好河山以及城市和乡村现代化建设成就,激发读者对辽宁美好景观、景象的审美追求和探索。

   


展开
精彩书评

 用眼睛去发现辽宁之美,

 用心灵去感受辽宁之好,

 在文字中寻找彼此连接的文化密码,

 在书香中鼓起前行的精神之帆。    


展开
精彩书摘

 红滩奇观

蒋子龙

 

时人喜大言,爱发狠语或说满话,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哪里还有净土,还有新奇不为人知的地方?我倒要奉劝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人,也不可轻易对此下断言。无须钻深山、进老林,以北京为出发点,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可进入一片一眼望不穿的“五彩净土”!

第一道彩,也是最抢眼的,是一望无际的亮红。这便是目前地球上最大、最壮观的一片红海滩。红得耀眼,红得纯粹,其间竟无半点杂质,在秋阳下红晕弥漫,映得天地间光芒闪烁,浑然一体般透红。

这其实是一种植物,名为碱蓬,又称海英菜、狼尾巴条……其茎直立,呈圆柱形,一枝多茎,状如狼尾。每根茎端顶两三朵小花,形似团伞,组成五角星状,其美无比。整株高可一米,矮者也能没膝,株形极美,有“翡翠珊瑚”的雅称。然而,它却是贫苦百姓的朋友,生命力极其旺盛,无须播种、耕耘,全部野生,自强自立,而且专门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生长。

我自小便熟悉它,吃过它,赶上饥荒,它就是农人的“救命草”,通身都可以吃。其籽黑亮,若小米大小,或蒸或煮都有一种野香,入口极筋道。现在人们的日子过好了,它又成了珍稀菜肴,春天其翠绿鲜嫩的茎叶,脆而多汁,营养丰富,具有特别的海鲜味,口感甚佳。碱蓬还可入药,有消积、清热等作用。

入秋后碱蓬则渐次变红,先是嫩红,然后艳红、深红,到完全成熟后便红得饱满,红得透亮,红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气象。我家乡的碱蓬与野草杂生,疙瘩一块,稀疏零落,不成气候。这里的海滩却咸淡相宜,碱度适中,成了碱蓬的天堂,密密匝匝,蓬蓬勃勃,其间一根杂草没有。待到第一场秋露下来,便一天红似一天,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仿佛给辽河平原铺上了厚厚的红毯。在红毯的中间蔓延着无数条银白色的丝线,曲折而跳动,那是一道道明澈的河流,俗称“潮沟”。潮涨潮落,滩声十里,红滩恋潮,潮养红滩。

在红滩的背后,是无边无际的苇荡。刚吐穗的还一片浓绿,已经扬花的则开始在老绿上镀金,摇摇摆摆,飒飒生风,如戟如枪般护卫着红海滩。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将“大红大绿”搭配得如此协调,如此曼妙!每根苇秆的顶端,色彩又不相同,有的是一团紫色,妩媚动人;有的却白如堆雪,高洁而仪态万方。但,要紫的一大片全紫,要白的一大片全白,在清风的指挥下仿佛在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便是红滩的第二道彩。

在红滩的前面,却是色彩斑斓的沼泽。沼泽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生动、最珍稀、最耀眼的鲜红了!东方白鸽、白鹭等大鸟则通体如雪,色彩只点缀在腿脚上;大天鹅以白为主,但也有黑天鹅;野鸭、大雁或深灰,或浅褐,却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一批走了,那一批来,有常客,有新客,还有常年滞留不走的……因此色彩丰富,变化多端。如今鉴定一个地方的好坏,光是人类自己说了不算,还要看它有没有繁茂的野生植物,以及众多的野生动物。人在看植物的脸色,追踪鸟类的脚步。在这里最珍贵的禽类要数黑嘴鸥,白身、黑翅、黑尾,头和喙也为黑色,唯双眼后面各有一白色半环,极其醒目,显得机灵无比。

1000多年前,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曾在自己的花园中养过此鸟,至今还有诗有文有图为证。但以后它似乎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自18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学家纷纷到李商隐的家乡及附近考察探寻此鸟的踪迹,都屡屡失望而归。20世纪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总裁、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其聚居地点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到1989年5月,中国的爱鸟者梁禹,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找到了两个黑嘴鸥的巢和四枚它的卵,在鸟类学界引起轰动。随即中外大批专家蜂拥而至,经过详细的调查考证,证实这里竟有大约1200只成年黑嘴鸥和310多个黑嘴鸥巢。被世人苦苦搜寻了三个多世纪的黑嘴鸥,至此方露出真容,令世界震惊。

倘若我们也有鸟的视野,站在沼泽里再向外望,便是辽东湾,碧海蓝天,空旷高远。而回头看,却是红绿蓝白黑,大地织锦,若彩虹落滩。

——这就是“盘锦湿地”。

它赖以依托的辽东湾“虎口部位”,有大凌河、大辽河、双台子河等大小21条河流,流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据传当年为这个地方命名时,曾考虑过“辽凌”“辽大”等字眼,最后却相中了一条水势饱满、东西流向的河,它横贯盘山县和锦县(今凌海市)。于是,湿地和“盘锦市”便同时诞生了。

2005年,盘锦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认是“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它拥有永久性浅海水域、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时令河,以及完整的盐沼、滩涂……“其泥滩上的泥,极其细腻,抓在手里像黑色的膏脂,情不自禁地想往身上涂抹。滩上小蟹横行,浅水里的小鱼小虾被水鸟追赶得活蹦乱跳”。

游兴大发的现代人,总想找到一个没有污染并有独特风光的好去处,那就要投奔湿地。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对空气、水质具有强大的沉积和净化作用。在各种污染和毒害中防不胜防的人们,谁不想跳进“地球之肾”从里到外地清洁一番?盘锦湿地,果然盘锦!不枉盘锦!   

    …………


展开
目录

逛 沈 阳                  龙  一 / 1  

大连:海的记忆            周立民 / 5  

庄河的问题                韩小蕙 / 22 

红滩奇观                  蒋子龙 / 30 

云飞鹤舞的地方            周晓枫 / 33 

绿红白黑金盘锦            刘益善 / 35 

北陵:人民的绿            鲍尔吉·原野 / 41 

会心处不必在远            刘文艳 / 44 

沈阳,一城豪气            初国卿 / 52 

倾听蒲河                  女  真 / 57 

深蓝之城                  素  素 / 65 

致敬歇马山                孙惠芬 / 79 

寻找消失的存在            马晓丽 / 84 

冰峪的山羊                刘兆林 / 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