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音伯乐融中外:钱仁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15892
  • 作      者:
    丁旭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内容丰富,资料收集整理完整,详尽而生动地描述了音乐泰斗钱仁康坎坷而全齐的一生。不仅重现了钱仁康早年求学的历程,而且展现了钱仁康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如何历经苦难心智不改,生动地描述了钱仁康对音乐的不懈追求。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苏无锡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本科毕业。20世纪30年代开始音乐创作,成绩斐然,有大量的创作和学术作品出版。他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担任过和声、作曲、对位、赋格、曲式、配器法、乐器法、中外音乐史、音乐文学等课程的教学。
  钱仁康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音乐作品分析、欧洲音乐史、音乐欣赏、词曲考证、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世界各国国歌、外国歌曲的译词配曲等。发表音乐论文达32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为上海市文联组织的"海上谈艺录"丛书中的一种,为著名音乐家钱仁康的传记,内容包括了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轨迹。
展开
精彩书摘
  《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
  
  刚开始对话时,钱仁康都不敢与自己的崇拜者对视。听了黄自的这一席话,有备而来的他感到有了希望。他抬起头来,缓缓地对黄自讲:“我高中时期就曾经自学过和声学。在上海美专时,也向麋鹿萍先生学过和声学。今天,我把做过的习题也带来了。”黄自听他说向麇鹿萍先生学过和声学,当然是不敢轻视;又听钱仁康说习题也带来了,马上要他把习题拿出来。
  钱仁康拿出夹在腋下的布包,放在桌子上打开,里面是厚厚的一叠写满音符的习题纸。黄自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检查那些习题。
  钱仁康站在一边,心里忐忑不安。许久,黄自抬起头来,轻轻地拍了一下桌子,说了一声:“好!”脸上露出非常满意的神情。他知道今天遇到了一位难得一遇的好学生。于是,他当场就作了一次破例的决定。
  他对钱仁康说:“只要你经过和声学考试,并获通过,就可以进入理论作曲组。”钱仁康当然通过了和声学的考试。
  就这样,钱仁康成为没有经过国立音专和声班的学习、主要凭自学就考入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本科的第一人。
  对钱仁康来说,见到黄自和通过考试,是两大喜事。和林语堂一样,黄自温文尔雅、平等待人、提携后进的做派,深深烙在了他的心头。
  1935年春,钱仁康进入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自此系统地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熏陶。在国立音专学习期间,钱仁康师从黄自、李惟宁等老师学习理论作曲,随龙榆生学习国文和诗歌概论。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修了很多理论和创作的实践活动,如翻译出版了奥伦的《乐理与作曲》,创作发表了《降E大调赋格》等近十首钢琴曲和《红叶》等多首独唱歌曲,为《江村三拍》和《大地之歌》等歌剧谱曲,还发表了《释印象主义音乐》等理论文章。这一时期,他还进行了古谱的翻译和研究。在学术和创作上呈现出多头交叉并行的趋势,为日后在音乐各个领域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自在国立音专工作了8年,在担任工作繁忙的教务主任职务外,还任教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包括领略法(音乐欣赏)、音乐史、和声学、高级和声学、和声解剖、键盘和声、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曲体学、乐器法、配器法、配器实习、自由作曲等。
  在教学中,黄自深感培养中国的音乐专门人才,光借用外国的教材显然不切实际,一定要有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音乐理论教材。
  他制订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和声学》和《音乐史》写作。
  可惜,天妒英才。
  1938年4月8日,黄自因持续高烧不退,被送人上海红十字医院救治。钱仁康听到消息后,赶往医院,和同学们一起,在黄自的病床前轮流陪护。经医生确诊,黄自患了来势凶险的伤寒症,这个病曾经折磨死了舒伯特。
  5月9日上午7时37分,黄自溘然长逝,年仅34岁。
  黄自弥留之际,钱仁康一直侍奉其左右。黄自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对夫人汪颐年说:“你快去请医生来,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在他身边的钱仁康听之,内心的悲痛久久挥之不去。
  一代宗师英年早逝的噩耗传至各地,全国音乐界同声震悼,汉口、长沙、重庆、延安先后举办了追悼会。其中,汉口的黄自追悼会于1938年5月24日下午4时,在汉口的五族街青年会大礼堂举行。到会者有黄炎培、顾树森、田汉、罗隆基、冼星海、张曙、王云阶、胡投、华文宪、成家榴、李豪和武汉合唱团等300余人。
  黄自的堂叔黄炎培报告黄自生平时,泣不成声。田汉在发言中盛赞“黄自是最有青年才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为国家。”当天下午6时起,追悼会上演出黄自遗作,张曙、周小燕、华文宪、胡投、田鸣恩、成家榴、李豪和武汉合唱团参加演唱。
  黄自逝世后,他的《花非花》《玫瑰三愿》《抗敌歌》《旗正飘飘》,以及《长恨歌》中的《山在虚无缥缈间》等爱国歌曲,被中央电影摄影厂拍成电影《黄自教授遗作选集》在重庆公映。
  1939年4月,黄自的遗体安葬于上海西郊的中国公墓。
  对恩师黄自,钱仁康终身不忘。在随后的音乐生涯中,他多次撰文介绍黄自的生平和创作。1946年,丁善德要办一本《音乐杂志》,来信约钱仁康写稿。这本杂志由丁善德、陈洪两人合编,一共出了两期,作者皆为国立音专的师生。丁善德、陈洪、廖辅叔等人也都写了文章,丁善德与邓尔敬还写了曲子发表在这本杂志上。
  钱仁康当时用真名和“柳西”“真阳”等笔名写了《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忆今吾吾师》和介绍西方音乐作品的文章。
  在《忆今吾吾师》一文中,钱仁康第一次公开赞美了音乐家黄自。由此生发,他又陆续写了《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黄自的主要作品分析》等文章,发表在《音乐研究》上。这一路写下去,钱仁康于1997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书。
  ……
展开
目录
艺术访谈
见证百年演绎经典

艺术传评
第一章  童年情结
第二章  雏鸟展翅
第三章  铢积寸累
第四章  蒿目时艰
第五章  融会贯通
第六章  独立精神
第七章  上音学统
第八章  唱和者众
第九章  护生情怀
第十章  亲情殊异
第十一章  满天晚霞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