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上的校长 如果你起得够早,伴着微薄的晨曦,嗅着清新的空气,你会发现,每天在接送教师来校上课的大型早班客车上,总有谢希德校长的身影。她总能与一同上班的同事谈到一块儿,也会在聊到兴起之时跟大家爽朗一笑。每当被问起为何不坐学校安排的小轿车却喜欢挤客车时,她总是笑一笑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发牢骚的,但也不乏具有独到的见解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二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于是,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就在客车里得到了交流;学校有些重要决策,又通过谢校长的宣传深入人心。
在研究室忙完事后,谢校长向校长办公室走去。
这段路程虽然距离不远,但有时要花去不少时间。物理学上的术语是,路上的“平均自由程”太短,“碰撞频率”太高了,就像高压容器中的分子运动了很短的距离后,就会与另一个分子碰撞。热情的老师和学生总会在路上跟谢校长交谈几句。老师们希望谈谈分配房子的事,或要求关心—下他们的职称评定之事。学生们总会说一声“老师好”,或露出敬佩的微笑。有一次,路上行人特别少,却遇到了一位在新闻系进修的学生,他正在进行摄影实习,谢希德被他选为练习摄影的对象,耽误了好几分钟。
古之大者,非谓衣笏加身,非谓声名远播,必有德,小德则小胜,大德则大胜。谢希德教授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是一个高大的形象。她为复旦崛起、走向国际所作出的一切贡献,已永久载入学校的史册。
一段往事的追忆 一个人的价值,从一个侧面来看,在于世人对他有多少追忆,而非他对世俗有多少不舍。一个经常被世人追忆的人,往往是有大贡献的人、一位可爱的人。
谢希德教授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是因为她具有不平凡经历和多方面才华,更在于她的巨大潜能与人格魅力。
她在实践中积淀、丰富自己的正确世界观,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作出果敢而英明的决策,并通过自身的修养,磨炼意志,适应社会潮流,从而取得一个个成功。
20世纪50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不断,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谢希德感到有些不自然、不适应,甚至有点不理解。不过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她依然保持学者的纯洁本色,为祖国培育人才不遗余力,奉献自己最大的能量。当年的学生鲍敏杭以自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这个时期谢希德的一些生活和工作情况,这应该是她精神世界的最好注解。
P7-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