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巨擘:张元济传》:
11月13日(十月十七日),由浙江知名绅商周金箴、王存善、严信原、沈敦和等出面在上海一枝香菜馆设宴调解,张元济、汪康年及连横等到会。连横提出先由他致函日本调查,以两周为期。到会诸人会议,如连横逾期不能交出,即作无证据论。11月28日(十一月初二日),周金箴等又集于一枝香菜馆,以致函日本调查约期已满,而连横又托故不到场,所谓凭据亦不交阅,公议作无证据论。由于连横捕风捉影,拿不出真凭实据,被迫于12月13日(十一月十七日)在《南方日报》刊登两则告白:一则为上上海道呈文,二则为致全浙同乡会公鉴。连横在告白中对前据《上海泰晤士报》消息轻率散发传单,“讹传”汪康年、张元济、夏曾佑、叶瀚四人与日本人私议借款造路事“引咎自责”,表示愿为张元济、汪康年等“广为洗刷”。一场官司终以连横认错道歉而告结束。
1906年10月26日(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九日),浙江铁路有限公司股东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小米巷法政学堂举行。在推举会议议长时,有人推张元济,有人推张美翊,“两张”均表示“实业首重资本”,谦让议长一席。于是众推湖州资本家刘锦藻为议长主持会议,张元济在会上当选为查账人。
当时,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是否聘请外国工程师。在会议讨论是否聘请外国工程师前,张元济曾单独约汤寿潜谈话。张元济主张推荐英国人罗士担任浙路工程师,不赞成聘用日本人。张元济说:“日本逼近我国,挟其新胜之势,攫取权利惟恐稍后,其工程师不免挟国家主义而来,则应付更难。”汤寿潜当时未表态,只是表示待考察后再定。但实际上,汤寿潜是不主张聘请外国工程师的。果然,1907年5月1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汤寿潜即以全浙铁路董事会的名义致函张元济,声称聘外国工程师须俟至江墅铁路安轨之后,并邀张元济赴杭州相助汤寿潜。次日,张元济复函全浙铁路公司董事会,质问何以不用可恃之外国工程师,而必专用不可恃之华工程师?最后表示:“弟与诸君子暨蛰公(汤寿潜)意见不敢苟同,故不敢来。”由此看来,张元济与汤寿潜等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尽管如此,张元济作为全浙铁路董事会董事,仍就他力所能及做了不少工作。
1907年10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抗议清政府向英国借款筑路,并成立“拒款会”。同日,张元济与王文韶、陆元鼎、陶葆霖、濮子潼、樊恭煦等浙江11府115名绅士联名请浙江巡抚代奏公呈,请求浙路自办,不借外款。
11月25日(十月二十日),全浙国民拒款会在杭州召开,官绅商学各界3000多人参加,大会推举告老回原籍的前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文韶为会长,张元济与王廷栋被推举为副会长,决定通电各省,寻求舆论支持。随后,江浙两铁路公司又推举王文韶为总代表,张元济、孙诒让(代表浙江铁路公司)与王同愈、许鼎霖(代表江苏铁路公司)为副代表,专程入京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王文韶因为年老多病,未能入京,他专门上了一个折子,陈述他的意见。
12月10日(十一月初六日),张元济、孙诒让、王同愈、许鼎霖等4名副代表从上海启程进京谈判拒借英款事,数百人到码头为代表送行,并行鞠躬礼,大家欢呼“代表万岁!铁路万岁!中国万岁!”的口号,场面令人感动。
12月16日(十一月十二日),张元济等4名代表抵达北京,住米市胡同。到京后,张元济即往访汪大燮,了解与英国谈判借款的始末。12月19日(十一月十五日),张元济等4名代表谒见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历陈两省民情高涨,不可轻视。袁世凯却打着官腔说:“国势积弱,外交棘手,民间亦应仰体。”但袁世凯同时也表示,日内将到部查阅档案。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庆亲王奕勖在外务部召见4名代表,奕勖表示:“无论如何磋商,总须政府、外交、民情各方面处处顺合。”一名代表回答说:“系铃解铃,应责成盛宣怀磋废草约。”盛宣怀起初还想推诿,但迫于众议,始允尽力磋商。庆亲王令各代表查阅档案,各代表粗览后发现,英国历次有关借款照会,均系前总理衙门英国股及路矿局所办,王文韶批定。张元济本人当时担任英国股路矿局章京,并有分办稿在案。张元济阅后,十分气愤地对汪大燮说:“皆误于法政生之胡闹”,“上下相蒙”。次日,张元济等4名代表再次往谒奕勖,重申遵旨商办,不认借款的立场,奕勖答以宜彼此设法。
1908年1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张元济等4名代表再次往谒外务部各堂官磋商,袁世凯提出所谓“邦交民心两面兼顾”的“部借部还”方案,即将此款改为邮传部承借,另筹顾全商办的办法。4代表回答:“现在募股已经达到4200万元,遵旨自办,不难措手,请外务部谅解微衷。”双方各持一端,无法取得一致。1月10日(十二月初七日),张元济等又与铁路局长梁士诒会谈,梁称“部借部还”大纲已经确定,不可更改,其他问题可以代向部中商量。
由于谈判不成功,4名代表经商定后,派张元济与王同愈先返回上海报告。1月28日(十二月二十三日)晚,张、王回到上海,即到浙、苏两铁路公司报告在京中谈判情形。
1908年2月5日(光绪三十四年一月初四日),张元济发表公启,宣布辞去浙江铁路公司董事会董事等所有职务。此举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认为张元济有意规避,推卸自己的责任。汤寿潜代表董事会挽留,张元济致函汤寿潜表白说:“所登告白业已于今停止。至‘风波’二字,公意指路事言,而弟则指个人言。到京后,谣言蜂起,俨各有刀锯在前之象。南中故交,都门至友,均劝弟不必留京冒险。弟以既受委托,本已预备此著,生死之事亦遂度外置。维时事事均作查抄拿问之准备。(金仲濂回沪,将所有文件托其带归即此意也。)迨公司既定转圜办法,而谣言不大,即弟以不能遂吾初志,故亦翻然思归。(拒款拼命值得,若转圜则不值得矣。)此意迄未为公一言,辱承关爱,故特一披露耳。”
浙江自办铁路,本来是张元济等资产阶级立宪派上层人士提议并发动起来的,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甚至会党群众均参加了进来。尽管立宪派绅商们极力主张“文明争路”,极力把拒款运动限制在函电请求与依法争辩的层次,但资产阶级革命人、会党群众和中下层劳动人民却越来越激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