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张爱玲都是一个传奇。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在众多讲述张爱玲故事的书中,作家桑妮的文笔尤为动人,细腻地展现张爱玲的一生。
“全世界只有一个爱玲”
她看过的云,她行过的路,她住过的城,她爱过的人,她写过的心,她流过的泪,她冷眼过的民国世界……她擅写皓月,却不得团圆。
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在诸多描述张爱玲的书中,作家桑妮的文笔显得尤为动人,细腻地展现张爱玲的一生。书中侧重的是张爱玲的生活:她的煊赫家族、她不羁的母亲、她落寞的父亲、她眷恋的姑姑、她憎恨的继母、她的美丽懦弱的弟弟、她与胡兰成爱情、她的婚姻、她生活过的地方。作者都将其详细解剖,毫无遗漏。在研究过张爱玲自身及她身边每一个人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张爱玲,不单讲情感也不单讲作品,一个也食人间烟火的民国女子、一个敏感的脱去传奇面纱的爱玲、一个在苍凉之后回眸的爱玲。
她说:“她亦吃五谷杂粮,着明艳衣衫,谈世间情爱;虽不谙红尘雾霭,却亦可在那浮生一片的姹紫嫣红、纸醉金迷中,自顾自地高贵静默着。……你,若慢慢寻,寻到深处、内里,便会惊觉,她这个旷世才女,骨子里仍只是个女子,一个委曲求全容易受伤的女子。”
《他给的寂寞比甜蜜多——张爱玲一个人的城池》文笔清新脱俗,用自己敏感的内心去追溯张爱玲的轨迹,再将张爱玲的平生与情感一一述诸笔端。在她清丽的文字之下,呈现一个苍凉背后的张爱玲。
本书的装帧亦是一大亮点,进口荷兰板与布书脊的搭配,令人爱不释手,更增加了阅读纸质书的美好体验。
引子·苍凉的底色
友人曾不止一次地说起过,我是个寡淡的人。
我不否认。
于我,诚然。
真的很难喜欢一个人、一样东西、一件事情。但是,一旦心生了欢喜,就会难以停止。譬如,我对爱玲。
从情窦初开的年纪,到如今之而立。经年的岁月里,她就如同祖母留存下来的玉镯子般,亮闪闪地影在我的心间。
我曾,将关于她的所有文章,逐字逐句阅读。不厌其烦,不知困倦。且常读常新。
我曾,将她描摹过的穿着,一一照仿。笨拙的手工,不算冷傲的眸子。总是让我独鹤人群。
我曾,不止一次地往返于上海,路过她那朱门深掩、弥漫着旧时痕的公寓。晨昏日暮,云卷云舒。
这么说,于爱玲,我又是这般的长情。我不喜的胡兰成曾说过:“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这个伤了爱玲的男子,却说入了我的心坎。也许,还说入了所有“张迷”的心间。
但是,我依然厌他至极。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爱屋及乌”的心理了吧!
对于爱玲。我自始至终都是怀着那样一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仰慕。
而今,我将斗胆以一支笨拙的笔,写她的那片雾霭桃花了。
我亦曾,说服自己放弃这份写她的心。只怕写不好,反成破灭。然而,内心却有一匹小鹿在躁动。那些个,久藏于心的话,不诉不快;那些个,她的气息、她的点点胭红,如同安妮的“月棠记”,让我这般清澈地看到她生命的质地,以及那枝丫深处丝丝缕缕的褶皱和暗影。
长长久久的时日里,她就如同一块磁石,附着在了我的身心深处。
我以记忆的方式,将她的过往,一点一滴地呈现。煊赫旧家声里的稚嫩孩童,孤单单立在苍凉天空下的小女孩,写就森然《第一炉香》的才情少女,低入尘埃开出花朵的情窦女子,遭遇爱的背叛的孤寂少妇,以及乱世之中独我生存的、颠沛流离的、与赖雅相伴的、孤独终老的……
她这多舛的人生,如同她笔下的故事,苍凉和疼痛,皆是那般的刺痛人心。
然而,我亦知,张爱玲,这三个字当中的惊红骇绿。
深得她衣钵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早就如是说:“张爱玲是一口掘之不尽的苦井,而且大方,谁都可以来淘,但谁也淘不尽。”她又说,“每以鹤姿仰视,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我们永远见不着她顶上的朱红。”
一语之下,人仿似尽见了爱玲从稚嫩,蜕变,繁茂,直至荒凉的过程,真叫人为着“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而心惊肉跳!
不过,我亦知——
她亦吃五谷杂粮,着明艳衣衫,谈世间情爱;
……
引子·苍凉的底色
壹·旧上海最后的贵族
煊赫旧家声 贵族的风华 豪门深似海 最后的绝唱 她他的断章
贰·黑暗里的橙红色岁月
天津·童年的光 母亲·鸢尾女子 父亲·旧时遗少 继母·黑暗的刺 姑姑·半生眷爱 弟弟·天才阴影
叁·出名要趁早
才情掩不住 一个人盛大 爱丁顿公寓 香港的岁月 出名要趁早
肆·原来你也在这里
尘埃里的花 岁月之静好 现世之安稳 乱世惹尘埃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伍·再也回不去了
短暂的交集 自我的放逐 香港空的城 彼岸的阳光
陆·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我又遇见你 竟是新相知 爬满了跳蚤
柒·她比烟花还寂寞
她是座孤岛 隐居沙漠里 最后的最后
尾篇
她,一个人的城池
张爱玲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