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性与文情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44718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金善,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教学名师,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河北省国学会会长、雄安新区地名协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社科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灾异记录汇辑整理与研究”。
  
  周小艳,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冯舒、冯班诗学研究》《虞山诗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等5部,主编教材《元代文学作品选》等3部;曾在《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诗性与文情》收录了近40篇关于詹福瑞先生新书研讨会的文章。詹福瑞先生的《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是学术专著,《小言詹詹》是学术随笔,《四季潦草》是诗集。研讨会上,30多位作者就三部新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诗性与文情》:
  詹福瑞先生对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他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对晋宋之际的山水诗、宫体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汉大赋的内在矛盾进行探讨。在《论晋宋之际山水诗潮兴起的内因外缘》一文中,他指出晋宋山水诗的母体是玄言诗。山水诗潮的文化性质,是士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晋宋士族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特定的生活作风和社会心态以及思想文化的反映。在《宫诗派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一文中,他细致考察了宫体诗派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认为宫体诗派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天监十二年至普通五年为初具规模时期,中大通三年至大同年间为鼎盛时期,太清至大宝前后为解体期。论文材料丰赡,说服力强,将宫体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汉大赋的内在矛盾与文士的尴尬》一文中,他从汉代文士地位与心态这一角度切入,指出汉代体物大赋颂美与讽谏的冲突,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为显著的不和谐文体。颂美与讽谏的矛盾,取决于文士作为侍从之臣的尴尬角色;而文义与文辞的矛盾则是文士与文章双重自觉之初的产物。
  詹福瑞先生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性成果,是他在1995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南朝诗歌思潮》。在这部著作中,他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据大量的南朝历史资料,对南朝诗人及其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一改过去提到南朝诗歌思潮就是形式主义的传统观念,对南朝诗歌进行了重新评价。詹福瑞先生最初计划写一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他喜欢魏晋文学,这一时期士人独卓的个性和超越世俗的生活,曾对他的心灵产生过震撼,由人而及文,引发他对魏晋士人作品的关注,而对南朝文学,则是由文及人,是南朝标新立异的文学现象引起的浓厚兴趣。但当时他正跟着詹镆先生作《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精力有限,遂决定缩小范围,集中在南朝诗歌思潮方面。詹福瑞先生认为,南朝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诗歌思想活跃,理论发达,流派纷呈,创作标新立异。对南朝诗坛,自唐代以来评价一直就不高。20世纪80年代,学界虽然对南朝诗歌开始重新评价,但深入并全面研究的并不多,这还是一块待开垦的荒地。《南朝诗歌思潮》的出版,打破了南朝诗歌研究的沉寂局面,该书受到学者的一致好评。在这部著作中,詹福瑞先生明确提出南朝诗歌存在着刘宋元嘉诗歌思潮、南齐永明诗歌思潮和梁陈诗歌思潮。他认为,诗歌思潮是文学思潮的分支,是文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南朝的每一次思潮,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比如元嘉诗歌思潮。两晋时期,玄言诗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到东晋义熙年间,情况发生了变化,山水诗逐渐多了起来,但尚未形成规模。到了元嘉前期,情势突变,山水理论、山水诗、山水画一时俱兴,风靡文坛。玄言诗因之退出诗坛,逐渐销声匿迹。宗炳的绘画理论和谢灵运的诗歌思想,与苞玄理于山水的创作倾向相互呼应,穷形尽态的形似之风随之兴起。晋宋士族比较稳固的社会地位,以及在此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尚玄学风和士人体任逍遥的思想,是山水诗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思想原因。但是,元嘉山水之变,主要来自诗歌发展的内部原因,“以行媚道”的山水诗合乎创作规律,最终取代违背创作规律的玄言诗。就元嘉山水诗而言,那种社会变革带来文学思想变革的观点,不一定适用。
  詹福瑞先生认为,促成永明诗歌思潮的第一因素是社会原因。南朝是门阀士族政治的时代,士族阶层在南朝社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萧齐时期,士族政治已经没落,士族的实权已经旁落于寒门庶族。士族文人的生活理想变得细琐平庸,他们醉心于竞隶事,比博学,研声韵。加之盛行于士人中的佛教思想影响,在诗坛上遂形成了崇尚“圆转流美”的诗歌思潮。沈约的“三易”说、“四声八病”说便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当然,永明诗歌思潮的形成,也有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自觉首先表现为文学特征的自觉、文体特征和艺术形式的自觉。自五言诗和七言诗至汉末魏初逐渐成熟之后,诗人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诗歌形式问题。从建安到永明,积三百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诗的声律问题、使事问题,终于上升为自觉的理论阐述。
  永明诗歌思潮之后,梁代诗坛的文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复古思想,以萧统、刘勰为代表的通变思想,以萧纲为代表的趋新派思想,相继流行文坛。复古思想和通变思想主要流行于梁代中前期,虽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形成创作潮流。而趋新派思想却在扫清复古文学思想和通变文学思想之后,确立了它在诗坛的一统地位。萧纲的新变思想和“放荡理论”,成为宫体诗人的创作纲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形成了“朝野纷纷”竞习宫体的局面。
  詹福瑞先生指出,就文化性质而言,元嘉思潮和永明思潮属于士族文化,不仅两次思潮以士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而且思潮中的领袖人物和代表诗人,也多出自士族文人。虽然鲍照出自寒门,但他的思想也受到土族思想的影响。如鲍照的山水诗,主要是接受了士族的山水意识和审美趣味。在南朝的三次思潮中,只有梁陈诗歌思潮属于皇族文化。梁陈两朝皇帝发迹前的军伍下层文化,是梁陈诗歌思潮的文化基础,同时也受了新兴的市民文化的影响。因此,梁陈诗歌思想和诗歌创作潮流,明显带有军伍文化追求感官刺激的特点,而醉心于以观赏玩味的态度去描绘女性,也就成为宫体诗的主要特征。
  对于詹福瑞先生的这部《南朝诗歌思潮》,詹镆先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作者从政局的变化,士人心态的变化和社会思潮诸方面,探讨诗歌思潮的演变,在对诗歌思潮的把握与论证上,都比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有关论述更为全面、更为深刻,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关于南朝诗歌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不少论著,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确实相当困难。
  ……
展开
目录
对文学心志不移的学者
——詹福瑞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真人真学者
——詹福瑞先生的风范气象
学者的才情
——詹福瑞先生诗歌读后
学者的学术与“述学”
新视角新发现新格局
与李白,做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意识的存在与永恒
AI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何去何从
感知生命塑造生命
寻找“失去”的李白
知人论世,度情度类
“冷笔”与“热笔”
一部有温度的李白研究力作
不曾失落的独行灵魂
逝川流光,李白“归来”
——生命是一切学问之本根
视野宏阔,追根溯源
探寻人生,无问西东
生命诗学视野下的李白研究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仙李白是位孤独旅人
生命的觉醒在共情
李白生命意识鉴赏中二律背反问题的设置与解决
生命是一切学问的本根
谪仙人李白的世俗面
从生命意识视角研究文学创作者及其作品的探索
学者之思诗人之情
“小言”中的深沉情怀
从《不求甚解》到《小言詹詹》
思想、学识、情怀
小文章见大视野
面对学术的时间意识
从“小言詹詹”看“大言炎炎”
解读《小言詹詹》的五重维度
詹福瑞《四季潦草》的美学价值
非陈诗无以慰心,非真诚无以成诗
经历·感受·淬炼
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探寻《四季潦草》的生命意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