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48285
  • 作      者:
    邱雅芬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 本书著者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学术视野开阔。
◆ 精要的资料归集、清晰的脉络梳理、鲜明的论点和富于前瞻性的见解,令本书极具参考价值。
◆ 国内第一部该领域的研究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对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芥川研究亦将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9年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文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文学、文艺学。著有《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拉美当代小说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亲爱的母语》等十余部作品,并参与了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
  
  邱雅芬,中国文学文学博士,日本文学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国际芥川龙之介文学会理事、广东外国文学会理事,曾任日本东海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客座研究员。译有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万延元年的Football》等,著有《芥川龙之介的中国:神话与现实》、《中日傀儡戏因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是国内首部系统梳理近百年来芥川龙之介学术研究历程,整合研究成果的专著,力求呈现本领域学术研究活动在时间横轴和地理纵轴上的完整图景。第一编先分四个阶段整理各时期的代表性观点;而后放眼世界,综述韩国、美国,欧洲及拉美的成果创见;最后特别聚焦芥川研究活动中的中国视角。
  第二编以对芥川生平和时代背景的评述为基础;专题研究其作品中的“东方情节”和“西方情节”,透视芥川文学中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碰撞;最后论述了芥川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展示了芥川文学的持久生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以江户时代赤穗①大名浅野家的大管事大石内藏助(1659-1703)为主人公,描写他在为主人报仇后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内心充满了孤独,这是对英雄形象的颠覆。
  大石内藏助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武士楷模,也是日本古典名剧《假名手本忠臣藏》的主人公原型。“假名”是日本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之分,各有约47字,此处暗示47位忠义武士。“手本”在日语中是“楷模”之意,“藏”有宝库、库藏之意,剧目暗示这是一个关于47位忠义武士的故事。故事以江户时代发生的一起真实的复仇事件为素材。1701年3月14日,大名浅野在江户城对吉良拔刀相向,但被人制止,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将军德川纲吉命令浅野即日剖腹自杀,并将其家人贬为平民,但对吉良未作任何处罚,这种处理方法不符合自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喧哗两成败”②的规矩,浅野的旧臣们对此极为不满。翌年12月14日,大石内藏助带领46位武士冲入吉良家,割下吉良的首级,终于为主君报仇,但全体参与者被勒令剖腹自杀。由于政府严禁此事入戏,所以剧作家在编剧时,将时代背景及人名作了虚构处理,题名也以隐晦的“假名手本”暗示47位武士。芥川的小说《大石内藏助的一天》聚焦了复仇后的大石的内心世界,对这一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另类阐释。
  《荒野抄》描写日本著名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临终时,弟子们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古往今来无与伦比的一代俳谐宗师芭蕉庵松尾桃青,在‘无限悲痛的’弟子们的簇拥下,溘然长逝”。③芭蕉是芥川最崇拜的日本诗人,其形象一直贯穿于芥川文学,除小说外,芥川还创作了长篇评论《芭蕉杂记》(《新潮》1923年11月)、《续芭蕉杂记》(《文艺春秋》1927年2月)。对于以短篇著称的芥川来说,《芭蕉杂记》无疑属于鸿篇巨制。芥川在该评论中对芭蕉及其诗作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例如,他指出:“芭蕉俳谐的特色之”就是将诉诸眼睛的美和诉诸耳朵的美微妙地融合于一体的美。借用西方人的话,就是在‘Formalelement’与‘Musicalelement’的融合上有独特之妙。在这一点上,即使芜村这样的大家手笔,似乎也难步其后尘。”①芥川的芭蕉观受到日本研究界的认可,但其小说《荒野抄》着重描写芭蕉临终时的孤独,是对芭蕉形象的另类阐释。
  《阿富的贞操》刻画了一位尽职的年轻女佣,她为救主人的宠物猫而决定献出少女的贞操,当然对方迫于她毅然决然的态度,最终放弃侵犯行为。该作品现在受到较高的评价,但在发表之初,并非如此。例如,生田长江在《有感于九月号的创作(一)》(《读卖新闻》1922年9月2日)中写道:“太重技巧,而失去了生动的光彩……太概念化,太假了”、小岛政二郎在《二三不满意之处》(《时事新报》1922年9月7日)中写道:“最引人注目的是‘机关一’、加藤武雄在《九月文坛作品(一)》(《时事新报》1922年9月7日)中认为:“是说明式的,抽象化的……明显是失败之作。”②可以说,小林秀雄的批判继承了同时代的观点。
  《一块地》是现代题材小说,也是芥川少有的以农民为主人公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可见日本农民文学的兴起。1922年日本举办农民文学研究会,1924年成立农民文艺会,《播种人》也在1923年8月刊出“农村特集”,这是《一块地》的创作背景。该作品发表后不久,就被收录于藤森成吉、加藤武雄、木村毅编的《农民小说集》(新潮社,1926)中,可见并非无名之作,但小林秀雄有感于其肤浅的心理描写,如此批评道:“他是一位从人生的相对性中感受不到丝毫热情的作家,正因这样,就连在最具现实性的作品《一块地》中,我也只能看到两位女主人公被放入试管中的心理碎片。”
  ……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编 芥川龙之介学术史
第一章 文坛明星的诞生:大正时代(1912-1926)
第一节 关于“新思潮派”
第二节 文学明星的诞生
第三节 耀眼明星的升起
第二章 追忆、批判与回忆:昭和前期(1927-1944)
第一节 文坛明星的陨落与震撼
第二节 否定性批评
第三节 代表性论著
第三章 从批判中解放出来:昭和后期(1945-1989)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肯定性批评
第二节 研究的蓬勃展开
第四章 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一节 时代、社会视野中的新批评
第二节 走出日本、走向世界
第五章 世界的芥川研究
第一节 韩国的芥川研究
第二节 美国的芥川研究
第三节 欧洲的芥川研究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芥川研究
第六章 中国的芥川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二编  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从“一无所有”出发的作家
第一节 芥川的生平
第二节 芥川的时代
第三节 最后的文人
第二章 芥川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芥川与东方文化
第二节 芥川与西方文化
第三节 芥川的东西文化意识
第三章 芥川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日本庶民文学《今昔物语集》的再发现
第二节 回望传统的诗作
第三节 日本现代主义之先声

余论 对后世日本的影响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