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仗剑挥毫万古心: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11468
  • 作      者:
    李津,刘德隆编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事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这套《传世励志经典》收辑的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展开
内容介绍
  《传世励志经典·仗剑挥毫万古心: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选》的励志文字,生动再现了这些革命先驱忠孝、仁义的形象。
  希望读者能从这些革命者的书信文章中,体会到“信仰”的力量。编者李津,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上海黄兴学校校长。
展开
精彩书摘
  《传世励志经典·仗剑挥毫万古心: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选》: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野蛮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国的话。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重要的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德国和日本的军人,就是如此)。人类行为,自然是感情冲动的结果。我以为若是用理性做感情冲动的基础,那感情才能够始终热烈坚固不可摇动。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欧战时法国、英国市民打杀非战派,就是如此)。
  这是因为群众心理不用理性做感情的基础,所以群众的盲动,有时为善,有时也可为恶。因此我要在大家热心盲从的天经地义之“爱国”声中,提出理性的讨论,问问大家,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若不加以理性的讨论,社会上盲从欢呼的爱国,做官的用强力禁止我们爱国,或是下命令劝我们爱国,都不能做我们始终坚持有信仰的行为之动机。
  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
  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闭关,独霸东洋,和欧美日本通商立约以前,只有天下观念,没有国家观念。所以爱国思想,在我们普遍的国民根性上,印象十分浅薄,要想把爱国思想,造成永久的非一时的,和自古列国并立的欧洲民族一样,恐怕不大容易。
  欧洲民族,自古列国并立,国家观念很深,所以爱国思想成了永久的国民性。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他们既然反对国家,自然不主张爱国的了。在他们眼里看起来,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所以他们把爱国杀身的志士,都当做迷妄疯狂。
  我们中国人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我们不爱国,和那班思想高远的人不爱国,绝不是一样见解。官场阻止国民爱国运动,不用说更和那班思想高远的人用意不同。我现在虽不能希望我们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的同胞都有高远思想,我却不情愿我们同胞长此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即是相信我们同胞从此有教育有知识有团结力,然后才有资格和各国思想高远的人共同组织大同世界。
  我们中国是贫弱受人压迫的国家,对内固然造了许多罪恶,“爱国”二字往往可以用做搜刮民财压迫个人的利器,然后对外一时万没有压迫别人的资格。若防备政府利用国家主义和国民的爱国心,去压迫别国人,简直是说梦话。
  思想高远的人反对爱国,乃是可恶野心家利用他压迫别人。
  我们中国现在不但不能压迫别人,已经被别人压迫得几乎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并非压迫别人,以为抵抗压迫自谋生存而爱国,无论什么思想高远的人,也未必反对。个人自爱心无论如何发达,只要不伤害他人生存,没有什么罪恶。
  据以上的讨论,若有人问: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
  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
展开
目录
何叔衡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新九》
家书《给莘玖》
家书《给新九》
文章一
徐特立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徐乾》
家书《给禹强孙儿》
家书《给静涵》
文章一
文章二
吴玉章
警语一
警语二
书信《给刘伯承》
书信《给李根源》
陈独秀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文章一
谢觉哉
警语一
警语二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孙炳文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董必武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文章一
林伯渠
家书《给秉琪》
家书《给秉佑》
李大钊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文章一
施洋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演说一
家书《给妻子的信》
萧楚女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警语六
警语七
警语八
警语九
车耀先
警语一
家书《给女儿》
文章一
蔡和森
文章一
吉鸿昌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遗书一
刘伯坚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遗书《给大嫂》
遗书《给叔振》
《抱约》
刘愿庵
遗书《给妻子婉》
钱蜻泉
遗书一
向警予
家书《给父母亲》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王若飞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遗书《给妻子》
喻克由
遗书《给母亲》
叶剑英
家书《给梅儿》
家书《给梅儿》
叶天底
遗书《给母亲》
遗书《给大哥》
张太雷
文章一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妻子》
方志敏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文章一
李鸣珂
警语一
书信《给敦信》
书信《给敦信、觉鸣》
遗书《给恩来》
遗书《给五弟》
遗书《给和鸣》
缪伯英
警语一
遗言
夏明翰
家书《给母亲陈太夫人》
家书《给大姐的信》
遗书《给妻子》
张闻天
警语一
文章一
文章二
陈毅
家书《给妻子的信》
家书《给妻子的信》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杨开慧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一弟》
家书《给一弟》
文章一
文章二
朱锡绍
家书《给祖母的信》
贺锦斋
家书《给弟弟的家信》
陈觉
遗书《给爱妻的遗书》
徐玮
警语一
家书一
家书二
遗书《给周赞明的遗书》
陈三元
遗书《给母亲》
遗书《给列列》
任弼时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史砚芬
遗书《给弟弟、妹妹》
宋绮云
文章一
刘英
警语一
家书《给妻子的信》
家书《给母亲》
麻植
家书《给父母亲》
家书《给兄长亚升的信》
家书《给家人》
朱枫
警语一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女儿枫枫》
遗书一
遗书二
遗书三
裘古怀
警语一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遗书《就义前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
赵一曼
遗书《给宁儿》
遗书《给孩子》
左权
家书《给叔父》
家书《给母亲》
家书《给妻子的信》
.文章一
陈毅安
家书《给未婚妻》
家书《给未婚妻》
陆更夫
警语一
家书《给五弟的信》
赵云霄
遗书《给女儿的信》
高文华
家书《给父亲的信》
家书《给父亲的信》
家书《给妹妹的信》
家书《给妹妹的信》
关露
警语一
文章一
文章二
文章三
殷夫
家书《给二姐的信》
家书《给志浩兄的信》
文章一
警语一
警语二
刘中新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谢士炎
入党誓词
朱学勉
家书一
家书二
家书三
何彬
遗书《给父亲的遗书》
遗书《给父亲的遗书》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警语一
林基路
家书《给父亲的信》
许英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弟弟们的信》
陈辉
文章一
警语一
刘国?I
遗言一
遗言二
家书《给五姐的信》
家书《给侄子的信》
文章一
陈振先
遗书《给母亲和弟妹的信》
遗书《给大哥和同志们的遗书》
陈玲
警语一
遗书《给珍和伙伴们》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