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来的嗜血杀手 × 重出江湖的明星警探。这是一个从交友软件开始的血腥故事,宛如在斯蒂芬·金和爱伦·坡笔下的场景里挣扎求生……风靡世界的挪威作家 尤·奈斯博 挑战惊悚极限,带你涉及黑暗与疯狂。
哈利·霍勒系列全新力作。从《知更鸟》一路追到《警察〉的你,不能错过新番!
版权卖出40余国,全球销量突破4000万册,荣登《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等畅销榜!
奥斯陆出现了嗜血的连环杀手!两名女性接连在家遇害,喉咙遭利器刺穿,流血至死。令人骇异的是,现场发现的血量远少于死者身上所流失的血,凶手甚至在第二名死者家里打了一杯血果昔。警方发现,受害者都是同一交友软件的重度用户,而凶器疑似铁制牙齿,除此之外毫无线索。人心惶惶之中,有心理医生宣称凶手是吸血鬼症患者。
警察署长知道这桩凶案只有一个人能侦破,那就是哈利·霍勒,但是哈利不再是警队的一员。他向他所爱的女人和自己许下诺言,永远不会回警队,因为他接的上一个案子将他蕞亲密的人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但凶案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其他调查者绝不会留心的细节。哈利似乎听见了他想忘却的某个男人的声音。尽管要违背诺言、赌上一切,哈利还是决心去追捕他的死敌,追捕那曾经逃脱的禽兽……
他凝视白茫茫的一片空无。
近三年来,他总是重复这相同的动作。
没人看得见他,他也看不见任何人。只有在每次门被打开、有足够多蒸汽从他眼前往外逸出时,他才能瞥见某个裸身男子,随即门又被关上,一切又被白雾吞没。
浴场即将打烊,只剩他孤身一人。
他将身上的毛巾布浴袍裹紧了些,从木质长椅上起身出门,穿过空荡无人的游泳池,走进更衣室。
没有淋浴间滴淌的水声,没有操着土耳其语的交谈声,也没有赤足踏过瓷砖地面时发出的踢踏声。他望着镜中的自己,伸出手指抚摸上次手术留下的疤痕。疤痕依然明显。他花了点时间才适应自己这副新面孔。他的手指往下移动,经过喉咙,掠过胸膛,在一幅刺青的起始处停住。
他打开置物柜上的挂锁,穿上裤子,将外套穿在依然潮湿的浴袍外,系上鞋带。确认周遭确实无人后,他朝另一个置物柜走去。那个置物柜上扣着一个挂锁,挂锁上有一个用蓝漆涂的圆点。他转动挂锁的拨轮圈,直到数字显示0999,才把锁取下,打开柜门。他花了点时间,欣赏柜中躺着的那把硕大又美丽的左轮手枪,接着他握住枪柄,把枪放进外套口袋,然后拿起信封,打开。信封内有一把钥匙、一个地址,还有一些详细数据。
置物柜里还有另外一样东西。
那东西以黑漆涂覆,以铁制成。
他一手高高举起那样东西,对着光线,赞叹精巧细致的铁匠做工。
那东西还需清洁刷洗一番,但一想到可以使用它,他就兴奋不已。
三年了,他在白茫空无中度过了三年之久的虚无时日。
如今时候到了,他终于可以再一次饮用生命之井的甘露。
回归的时候到了。
哈利从睡梦中惊醒,凝视着光线暗淡的卧室。又是他,他回来了,他来到了这里。
“亲爱的,又做噩梦了?”他身旁传来温暖又抚慰人心的低语声。
哈利朝她望去,只见她的褐色眼眸正注视着自己,噩梦中的幽灵随即消散无踪。
“我在这里。”萝凯说。
“我也在这里。”哈利说。
“这次梦到了谁?”
“没梦到谁,”他没说实话,轻抚她的面颊,“继续睡吧。”
哈利闭上双眼,等到确定萝凯已闭上眼睛后才又把眼睛睁开,凝视她的脸庞。这次哈利是在树林里见到他的,那是一片荒地,四周缭绕着白茫茫的雾气。那人扬起手,指向哈利。哈利依稀见到那人袒露胸部,露出恶魔般的刺青面孔。雾气越来越浓,那人消失不见了。再度消失不见。
“我也在这里。”哈利·霍勒轻声说。
序章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后记
在北欧犯罪小说的世界里,奈斯博君临天下……这是一本够分量、色彩鲜明的史诗作品:由慢板开场,结尾逐渐加快,与他的早期作品相比,这次近距离的角色心理刻画很突出。
——英国《卫报》
对于变态连环杀手,奈斯博确实握有神奇的魔力……错综复杂的情节,推动着故事不断前进。奈斯博是精通这类叙事的大师,如果你承受得住血淋淋的细节,以及在转折处被吊足胃口,就能享受这一切的美妙。
——《纽约时报》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妒火的酒吧,从一个引爆公众事件的约会开始,之后以冰雪峡湾上的死亡收场。过程之中充满恐怖的谋杀场景,大量的细节让你毛骨悚然……你必定会紧抓着故事不肯放手。
——《华盛顿邮报》
一部史诗般的小说,《焦渴》是奈斯博的巅锋之作,其中的次要角色也刻画得很精彩。你无法放下这本紧凑刺激的作品,直到读完惊人的结局为止。
——英国《每日快报》
带我们涉入黑暗与疯狂之境……一部尖锐、深入内心的作品。奈斯博精于故事结构、风格,每个情节都毫不浪费……在哈利系列中,这部作品堪称高峰之作。
——Paste Quarterly杂志
一段极度可怕、探访人性黑暗深处的旅程,奈斯博的书迷必会满意。
——英国《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