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研究结论
吸引国外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就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一直是各国政府重要的经济策略,当要达到上述目的,在获得国外投资后,还有赖于外资企业有效的本土嵌入。本研究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和跨国公司关系、网络与嵌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5家企业展开深度访谈,提炼出外源性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要素,通过针对4家企业的案例分析,总结外源性产业集群本土嵌入影响要素的概念模型,其后通过规范分析,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细化扩展,并通过统计实证方法对相应模型和假设进行了验证。通过上述分析,形成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外源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外资企业为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包括政策诱因下的叠加效应、聚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专业化三大要素。由于当地具有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及招商措施,吸引部分外资的进入,随着外资到来,促进经济发展、税收增加和投资服务的更加成熟,当地有条件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服务,导致更多的外企进入,这又形成了完善的生产网络体系,进一步吸引了更具技术优势的企业进来,叠加效应体现出来。叠加效应导致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使生产、技术、人才集聚到特定区域,为跨国公司投资提供便利;集聚区域内往往汇聚着提供原材料、零部件、设备、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企业、顾客群等,跨国公司在该区域投资更易接近相关产品的供给市场和销售市场,减少了经营成本、搜寻成本,增加了市场机会(Dana,2003)。而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分工的深化,使之出现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即各个价值环节在形式上虽然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空间上一般离散性地分布各地,每个地方从事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意味着企业在产业集群内不断地聚集,而这种集聚日益受跨国公司的影响。
外资企业为主机制包括以下三大要素:网络关系移植、中间品质量的可保证性、寡占反应。处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目的,跨国公司往往是将垂直生产网络结构在东道国进行移植,它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东道国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将原先熟悉的也是全球统一的商业模式复制到该区域,而这个商业模式中就包括跨国公司的客户链,这些客户既包括为跨国公司提供中间产品的生产商,也包括为跨国公司提供物流、仓储、采购、咨询、会计和金融的生产性服务商。当跨国公司在本地投资,出于成本和便利性考虑,可能倾向于在当地进行中间品采购,但中间品是要素的综合体,除有形内容外,还包括知识、技术、服务等无形,而当地提供不了或满足不了跨国公司的要求的中问品,为了中间品质量的可保证性,导致跨国公司只好从原有的配套体系获取,从而又强化了跨国公司的网络体系。另外,对一些寡头垄断性工业,对外直接投资很大原因是竞争者之间的相互的行为约束和反应,由于只有处于盈利高的行业的跨国公司才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才能做出迅速的防御反应,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性。为了抢得先机,独占当地市场,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并利用其市场地位,产生集聚效应。
2)外源性产业集群跨国公司的本土嵌入既受跨国公司内部要素的影响,还受投资国当地要素的影响
跨国公司内部要素包括有:跨国公司战略目标、子公司的地位与作用、跨国公司内部化模式、企业来源地。跨国公司本土连接出于资源连接目的,可将跨国公司的资源连接战略分为以下三类:基础性资源的连接,如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廉价的水电与土地资源,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战略性资源的连接,如专业技术人才、东道国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此类资源通常是区位特有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