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皇帝又赐给司马懿作为臣子的最高礼遇,上朝时可以不参拜皇帝。司马懿辞去最高礼遇。
嘉平二年春正月,皇帝批准司马懿在洛阳建立祖庙,并为他设置左右长史,手下增加工作人员四人,每年可推荐他的属官一人任御史、一人为秀才,增加仪仗骑兵一百人,仪仗乐手十四人,封他的儿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司马懿声称身体久病,不能上朝,所以每有朝政大事,皇帝亲自到他家里征求意见。
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和司马懿分道扬镳,密谋立楚王曹彪为皇帝。
嘉平三年春正月,王凌假称吴国派人拦断了涂水,请求朝廷发兵征讨。司马懿暗中得知这是个圈套,所以不准发兵。
夏天四月,司马懿亲自率主力部队,乘船自黄河顺流而下,九天便到达甘城。王凌无计可施,才不得不到武丘去迎接,自上绑绳,来到黄河边上,对司马懿说: “我王凌如果有罪,您写个便条把我叫去,何必您亲自来呢!”司马懿不无嘲讽地说: “那是因为你不是用便条可以请去的客人啊!”随即把王凌押解回京城。中途路过贾逵庙,王凌对庙喊道: “贾先生!我王凌是大魏国的忠臣,你有神灵,一定了解我。”来到项城,王凌喝毒药而死。司马懿逮捕了他的党羽,都灭门三族,把曹彪也杀掉。并把魏国的宗室诸王都囚禁在邺城,派人严加看守,互相不许接触。
皇帝派侍中韦诞带着符节去五池慰劳司马懿统率之军。司马懿从甘城回到京师,皇帝又派兼任大鸿胪、太仆庚嶷带着符节,任命司马懿为相国,封为安平郡公,他的孙子和侄儿各一人封为列侯,前后的封地加起来,共有五万户,亲属封列侯的有十九人。司马懿谦虚推让,不接受相国和郡公的封赠。
这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来索命,心里非常厌恶。
秋季八月戊寅这一天,司马懿病死在京城洛阳,活了 73岁。皇帝身穿孝服来吊唁,丧葬的仪礼规格按照汉朝霍光的成例,追赠他为相国、郡公。他的弟弟司马孚上书称,应尊重他在世时的意愿,辞去郡公和丧葬用的车。
九月庚申这一天,把司马懿埋葬在河阴,赠谥号为“文”,后来改谥“宣文”。司马懿在临死之前,预先对后事作了安排,在首阳山上土葬,不起坟头,不立碑,作了《顾命》三篇,寿衣按当时的习俗置办,不随葬礼器,后死的遗孀不得与他合葬。一切都按他的遗嘱办事。晋朝建立之初,追尊他为“宣王”。晋武帝夺取魏政权,加尊号称他为“宣皇帝”,他的陵墓称为高原,庙号为高祖。
可见,司马懿一直都能够冷静的等待机遇,等待最佳的时机。在剪除曹爽的事情上,司马懿一直都在忍耐,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因为,只有在时机来到的时候,才能够一击而中。司马懿身为曹魏的辅政大臣,在其生命的后期,在曹魏政权中,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司马懿除了安插自己的势力之外,从没有做过僭越的事情。司马懿不能说没有野心,只能说时机还没到来。最终经过司马氏三代的经营,司马炎才能够最终抓住机遇,登基称帝。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忍让是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个必要品质。即使是英雄,在他出头之前,凡事都是需要忍的。忍让看起来简单,但它也是道德和智能的体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