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禾风》是一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管窥旧时嘉兴乃至江南地区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著作。今天的人们回眸往事,感受那个时代风霜雨露,除了凭借长者的口传以外,更主要的是依赖流传至今的各种记载。《远逝的禾风》的每一篇文章,均来自史籍、方志、野史笔记,内容丰富翔实,很多事情似很熟悉,却又显得陌生而遥远,极具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传奇性。
《远逝的禾风》与同类地方历史故事书的不同之处,有两点:其一,故事来源清楚,均为古代正史、地方志、野史笔记所记载的嘉兴人物、故事。作者在担任报社副刊编辑期间,看到一些写当地古代故事的文章,材料或是辗转相抄,或是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和张冠李戴之类的错误很多。因此,在写作这些故事时,作者在大量阅读古人笔记的基础上,又认真查阅了正史和方志的相关记载,可以说是句句有来历、字字有出典。有些笔记野史中的故事,过去长期没被当地文史专家注意,本书对地方文史起到了古籍钩沉的作用。既有可读性,也有地方史料索引价值。其二,每篇故事后面,均有一段“评说”的文字,一些与该故事相关的历史事实,写进“评说”,对故事有所补充和阐发,并使古代故事具有了现实意义。作者擅长写作杂文,是《嘉兴日报》著名时事专栏“三杨专栏”的作者之一。“评说”部分,较好地运用了杂文笔法,使故事的意义得到阐发,提升了故事的思想性。
江南在某些历史时期如明末,可谓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明朝实行“两京”之制——南京和京师(北京),南直隶一带向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南明建立前后,其地位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比如“董小宛逃难”,以小见大,从中可以管窥当时的社会状况。管窥,同样是一种“叙史”方式,崇尚“以诗证史”的陈寅恪选择“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为之作传,也是从另一种视角写南明的历史。上述的“董小宛逃难”——其实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状况,谈到了如皋冒辟疆家族逃难至海盐,居于举人张奇龄家,成就了冒、张两家十几代人的友谊,张家的后裔在近现代的著名人物即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而董小宛却在碾转逃回如皋后积劳成疾去世,年仅27岁。她与顺治帝的董鄂妃,是毫无干系的。还有“宋矮子”,很有意思,这“宋矮子”很可能就是在李自成大顺军溃败时失踪(或降清或被杀)的宋献策。
清初剃发令下。其发式为:在头顶留铜钱大小的一小撮头发扎辫子,称为“金钱鼠尾”,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江南民风柔弱,在明清之际,风起云涌的抵抗运动却发生在江南,极为壮烈。作者文笔流畅,写到这儿时慷慨激昂,比如说“这种殉节现象,此后就越来越少见了”,可读性极强。
《远逝的禾风》是一册叙述两汉以至于明清江南故事的著作。取材于正史、方志、野史笔记,以旧嘉兴府及其属县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物等,附有“评说”。 概括地展现了江南文化名域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江南文化精神的承续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来源与线索。
城陷为湖
严将军墓
羞墓
闹鬼
嘉兴的苏小小墓
顾欢勤学
嘉兴绳技
孤城双忠
一代名相陆宣公
高宗南逃故事
兵变
秀州刺客
嘉兴出生的皇帝
岳珂驱怪
罗爱爱
陶庄义士
善良知县
雪狮子
留衣亭
不爱钱的嘉兴知府
项忠二三事
皂林张浩
张宁妾
沉香街
小人发迹
锦衣卫
倭寇来了
郑茂守海盐
倭墩
桐乡被围
沈庄歼倭
查家少女
跑官买官
金凤扮东楼
丁宾做官
父母官
忠臣孝子
钱嘉徵上疏
江南大饥
园林大师
夺墓
海市蜃楼
崇祯审吴昌时
吴麟徵守西直门
董小宛逃难
众说纷纭柳如是
宋矮子
屠城
嘉兴人起义
与城俱亡
血印柱的传说
鹤秀塔
长白荡
怕老婆 不怕死
遗民
查吴之交
营卒守义
贰臣难当
陆陇其治盗
朱彝尊轶事
祖宗埋的元宝
嘉禾贤媛
许老爷的铺盖
割头雍正
奉旨扒坟
段七段八
蚌精作怪
望族发迹故事
乾隆皇帝与陈阁老
海鳅
嘉兴富豪
玉鼠
掌心雷
骗财道士
墓地奇事
卖汤圆老人言
断案
好人盛先生
典当诈骗
抗击英军
乍浦沦陷
江忠源赈灾
苏州杀降与嘉兴中弹
女鬼
船家女阿巧
掉脑袋的主和大臣
良医
庸医
狐女
船娘阿韩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