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出生于农民家庭。祖父、祖母和母亲都没上过学堂。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后当了中医师。他们对余的文化学习非常重视,一心一意要把余培养成才。祖母说:“黄金不平(如)黑金(文字)贵,黑金贵人那(才)久长。”祖父说:“吃到大,学到老。”父亲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祖母教唱雷州歌:“种丛甜匏叶敷敷,祖公抱男去读书。三年逢科两拜(次)考,考中状元土动浮。”母亲也教唱:“雨仔落落雨仔泱,侬去书房坐书窗。先生会教侬会拾(学),大姐佩(提)饭到书房。”他们的寥寥数语和几首儿歌,就决定了余的命运,终于使余走上了知识分子的行列,成为人民教师。
余长期任教高中三年级(两年制的高二年级)的物理学。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即在教学中施行“程序启发式教学法”,把“满堂灌”变为“程序启发”;通过“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抓住“信息反馈”,做到“因材施教”。潜心教研,曾撰写了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物理教研会或物理学会上交流。如《中学物理程序启发式教学法探索》曾在湛江物理学会、广东物理学会和在西安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也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在黄华先生捐助的首届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的三等奖。《试谈光的强度》发表于《物理通报》(刊物),曾被中国现代科技文化研究丛书编委评为特等奖,并收入《中国现代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论文精选》。已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被收入或发表于市、省、国级文集或报刊。曾应《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编辑部的约稿撰写了《高中物理学必修本要点例说》共16章(篇),分9期发表;在每期发表此文的前面都加上“名师导学”的按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