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290546
  • 作      者:
    赵轶峰主编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亚洲文化研究丛刊(一)·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共分四大部分,内容包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伦理学思考、文明生态视角下的“人—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宗教伦理学理论思考、对中国传统“人—自然”观的再思考。《亚洲文化研究丛刊(一)·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的主要目的,是展现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思考的维度和深度,以便继续探索者的参考,并为通过进一步的转译介绍将这类思考展现给中国以外的思想者以促进交流做出准备。
展开
精彩书摘
  《亚洲文化研究丛刊(一)·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
  “自然”含义的转变并非是一个简单语义学问题,它隐含着一种深层意义:人类对自然的道德态度和实践行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古希腊人将自然视为涌现和事物发生的根源,将人看作是对自然的分有,是宇宙之火的一个火花,从而产生了“小宇宙”与“大宇宙”和谐一致的宇宙观,形成了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价值观和敬畏自然的心态。麦茜特在《自然之死》中指出,古希腊的自然观念是将地球与一位养育众生的母亲相等同。大地之母是仁慈、善良的女性,在一个设计好了的有序宇宙中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地球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作为养育者母亲的形象,对人类行为具有一种文化强制作用。即使由于商业开采活动的需要,一个人也不愿意戕害自己的母亲侵入她的体内挖掘黄金,将她的身体肢解的残缺不全。只需地球被看成是有生命、有感觉的,对它实行毁灭性的破坏活动就应该视为对人类道德行为规范的一种违反。从近代开始的形而上学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或自然物,人类由此从宇宙世界中抽身出来成为与自然对立的存在。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笛卡儿);自然向人生成和人为自然立法(康德);人与自然关系属于主一奴关系(黑格尔)成为近现代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在这一价值理念驱使下,人类不再敬畏自然,也不再顺应自然而生活,而是向自然宣战。价值主体的价值就是拷问自然,就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类生活全部用于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并将这一奥秘迅速转化为使用价值,以保证人类在物质丰饶中纵欲无度。自然与自然物同一,自然物与工具价值同一,即自然被看作是满足人类物欲的对象,必然引发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占有和掠夺。海德格尔指出:始于近代的形而上学把自然看成是一幅图像,看作是摆置到人类自身面前和向着人类自身而来摆置的持存物。自然只有变成图像和成为持存物,才能够被计算、被组合和被征服,人类也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宰制自然和生产自然。“当自然不合人的想法时,人就整理自然。当人缺乏事物时,人就生产出新事物。当事物干扰人时,人就改造事物。当事物把人从他的意图那里引开时,人就调节事物。当人为了出售和获利而吹嘘事物时,人就展示事物。在多种的生产中,世界成为站立的,并被带进这种状态。开放的东西成为对象,并被转向人。与作为对象的世界相对立,人突出自身,并以蓄意贯彻这一切生产的身分出现。”
  ……
展开
目录
新人本主义的“人一自然”观
一代序言 赵轶峰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伦理学思考
自然的发现 吴国盛
自然与自然界 曹孟勤
深层生态学的精神资源与文化根基 杨通进
“人一自然”问题的哲学——价值立场 黄万盛
放下征服者之剑——关于自然与人类之关系的哲学反思 卢风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遵循自然? 郑慧子
从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人与自然关系之重新审视及协调途径的探讨 谭文华
“自然价值”辨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视角 黄铭
生态伦理的文化进化基础 郑慧子
宇宙和谐与生态文化——关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思考 郭明霞
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 钱俊生 曾林
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基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生态伦理启示 马永庆
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 王雨辰
自然权利论——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贾向桐 李建珊
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 章建刚
我们需要何种生态伦理? 甘绍平
“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统一——生态伦理学的入学根据和人学意义 寇东亮
人类中心论:辩护与诘难 杨通进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叶平
人道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 刘福森 李力新
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反思 田径,张北建
论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的证伪
效应 张炳淳
无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理念——建构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尝试 曾小五
有差异的主体与不一样的环境“想象”——“环境正义”视角中的环境伦理命题分析 王韬洋
生命伦理学的整体性原则 毛新志
文明生态视角下的“人一自然”观
生态学视野中的人与自然观 盛连喜
人与自然——热力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 刘福森
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 侯文蕙
论环境史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及其意义 梅雪芹
论自然界的退化 许玉乾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荒野 叶平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论生态主义的入学意蕴 於贤德
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演变 周国梅 唐志鹏
21世纪人将以“还自然之魅”为己任 于硕
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化解——评福斯特的生态危机论 陈食霖
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再认识 储昭华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宗教伦理学思考
“无情有性”与“众生平等”——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龚晓康
伊斯兰生态文明初探 马明良
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 乐爱国
生态问题与宗教伦理观念 闫宏秀 安希孟
东方宗教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 梁晓俭
对中国传统“人一自然”观的再思考
从“天人感应”到“人天感应”——“天人合一”的古今命运管窥 沈铭贤
生态世界观——儒家和后现代主义的比较诠释 韩德民
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陈业新
人与环境——如何重新解读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理念 曾小五
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智慧与困境 朱松美
“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刘立夫
人与自然合一是“天人合一”必蕴之要义——与李申先生商榷 王永祥
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 陈业新
道家与海德格尔对自然的诠释 那薇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李祥俊
土德——儒家土地观念的现代诠释 赵轶峰
儒家的人类中心论及其生态学意义——兼与西方人类中心论比较 白奚
阴阳五行规范下汉代自然观和生命理想的图像分析 李立
论宋代道学家的环境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 张全明
生态女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李建珊 赵媛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