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基于饮食的历史与现状,对人类未来的饮食,包括食物、进食方式以及饮食环境等,进行了大胆地预测。在作者的科学设想中,人工培养肉、昆虫餐等令人震惊的事物会成为未来人类的日常食物,3D食物打印机也会成为日常家庭的常用烹饪设备。
一、为何要思考饮食的未来
科幻食品的出现
以前在科幻作品里见过的未来食物,在现实中已经触手可及。例如,为解决粮食不足、环境污染等难题,人类正在研发各种代餐。作为其中代表性的一例,人工培养肉(简称“人造肉”)正由幻想变成现实,人造肉就是通过培养细胞形成的食用肉。另外,在烹饪领域,烹调器具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相融合,厨房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在不断进步。
新型食物不仅给食品生产、制造、流通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更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现有的饮食生活,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健康,乃至亲人的阖家团聚、个人的自我认同等意识层面。将来我们吃什么,能吃什么,都与今后的食物技术息息相关。
英国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提出“克拉克三定律”,在第三定律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足够发达的技术与魔法无异。”
例如,平贺源内如果看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能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吗?尽管他曾开发出摩擦发电机,怕也无法理解这种依靠电力驱动的智能手机,只会当它是一块装满巧妙机关的板子。何止平贺源内如此,甚至就在短短30年前,能切实预测智能手机出现的人也绝对不多。
我们在预测未来可能被人类发明的技术时,很难于当下就明白其潜力和极限。那些崭新的技术,正是因其崭新,非当前的价值观所能衡量,所以很难被人理解。因此,当下预测的未来食物,只怕会被当成无法实现的科幻和魔法而遭到摒弃。
作为多面手的食物
法国思想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这样一句名言:“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食物犹如一面映射自我的镜子,思考食物的未来也是思考我们自己的未来。
进一步说,预测食物的未来,是思考人类未来的最切实途径之一。进食行为是日常性的,是不可或缺的,会对我们的肉体和精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广泛影响,因此,思考食物的未来能很好地帮助我们预测人类的未来。
本书会列举食物的种种功用,而东京大学尖端科技研究中心的稻见昌彦提出了一种新视点——“菜肴是一种媒介艺术”。换句话说,生产者对食材的精益求精,烹饪者的创意和技术等,均经由菜肴传达给食客。就这一性质而言,食材和菜肴可以被视为一种媒介,不仅传递其所包含的信息,还承载了与食物有关人员的情感,甚至被当作媒介艺术来对待。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1964年出版的著作《理解媒介》中指出“媒介即信息”。这句话蕴含着一种主张:人们往往只关注媒介所传递的内容,而忽视了媒介本身。倘若媒介以有别于现实的媒质进行再构建,那么媒介的形式和结构本身也含有某种信息,值得人们重视。换言之,如果将食物视为一种媒介,那么食物的存在本身便具有信息性。正是通过食物这一媒介,人类得以传递某些独特的内容。
此外,在2018年《朝日新闻GLOBE+》登载的一篇报道中,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研究室的石井裕围绕“什么样的才能和创造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仍能大放异彩”这一问题,做出了如下论述:
“无论在艺术、设计、科学、技术等任何领域都能畅游其中并进行跨文化交流,这才是今后需要的素养。要想培养这样特质的人才,应更多地参与跨界切磋,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展开讨论,锻炼自己的思维。这一点很重要。”
对钻研烹饪的人来说,艺术才能本就是非常基本的要素,而通过理解烹饪的科学以提高可再现性,也是迈向更高境界的路标。此外,不仅要注重菜肴的外观,还必须具备“设计”意识,考虑营养均衡等方面的设计。同时,掌握一门技术——厨艺——同样不可或缺。烹饪者中不乏艺术家、科学家、设计家、技术专家,他们都在各自的内心世界进行着跨领域的切磋。
烹饪和关于烹饪的思考,融合了科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训练,可以培养广泛的创造力和独创性。建筑与烹饪的性质相似,但对一般人而言,烹饪远比盖房子容易上手得多。
预测食物的未来具有多重性质和意义,想必可以在畅想刚才难以回答的问题上成为有效的手段,例如:“今后的人工智能时代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对未来食物的疑虑与期待
未来,食物可能呈现多样化,选项变多。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希娜·艾扬格指出:“去副食店不管是买果酱还是别的,都有几百种可供挑选,这让人心中麻木,直欲放弃,越来越多的人出于逃避心理而购买标准款。选项过多,我们就会束手无策。如此一来,选择并不会使人自由,反而会削弱自由。”这就是“选项太多会导致不幸”的所谓选择悖论。
而且,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和人工培养肉等通过新技术制成的食物仍有疑虑。与食物相关技术的一大特点是,无论人们接受与否,都会对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换作电子机械技术,我们多半会觉得新事物就等于优质品,但在食品领域则不尽然,我们反而会觉得新型食物伴随着风险。
客观地预测食物的未来,也有助于缓解因食物选项过多或新兴未知的食品技术带来的“食物疑虑”。
在对新型食物产生疑虑的同时,渴望品尝美味或探索新食物的“期待”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在人类的祖先濒临灭绝时也曾大显神威。在冰河期,赤道附近日益干燥,身处非洲的人类被逼入了绝境。由于植物枯萎、动物锐减,人类遭遇大饥荒,不得不迁徙以寻找食物。人类的一部分祖先,在陌生的土地上吃着从未吃过的贝类等海产,以各自地界可获取到的东西为食。尽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挑战精神,帮助我们的祖先幸存下来。这种好奇心也将延续到我们对未来食物的探索中。
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法]布里亚-萨瓦兰
让一个人觉得美味或有价值的菜肴,一定不仅仅是因为菜肴本身味道好,更是因为这道菜有能够触动或契合此人价值观的东西。 ——[日]石川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