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隔壁的连新路79号迁来一家租户,就在早上做肠粉来卖,但他只有斋肠粉,我记得我家的保姆云姐经常带我去隔壁买来吃,看见老板用一把剪刀将一卷卷的肠粉剪出来,浇上红色的“甜酱”,好吃得不得了。我自己感觉好像比茶楼的还要好,当然是孩子的记忆了。
肇庆果蒸粽、糯米鸡、萝卜糕等等也都是饮茶必点的点心,小孩子吃不了多少,很快就东倒西歪地看隔壁桌子的人去了。祖父则和两个儿子——伯父和父亲聊天,乐也陶陶。
说到“陶陶”,也得说说祖父偶尔会带我去的西关“陶陶居”酒家。从连新路去上下九的西关不容易,坐三轮车去要走很久。陶陶居酒家在西关第十甫路,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名葡萄居,以“乐也陶陶”改名。黑漆金字招牌是康有为的字,我是喜欢康有为的字的,出国后回来,有时候自己去那里饮茶,想想原因一半是冲那几个字去的。陶陶居高四层,外观为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形式,厅房宽敞明亮,陈设雅致,古色古香,是最典型的广州茶居了,经营了一百多年,广州西关一带的文人墨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都喜欢在这里聚会,长大以后才知道,鲁迅、许广平、巴金以及粤剧界好多名伶等都曾是陶陶居的座上客,名气很大。
祖父和父亲也都喜欢吃西餐,而离开我们家最近的西餐馆是太平馆,在财厅前,很著名的西餐馆。这个西餐馆当时名气太大了,在香港的铜锣湾也开了分店,我去香港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在那里吃饭,连装修都有我小时候去的广州总店的氛围。广州太平馆餐厅现在是在北京路北端,靠近财政局,那里原来是国民政府的财政厅,因此叫做“财厅前”。这个西餐馆仓ij建于1885年,是广州最早经营西餐的餐厅。我自己的感觉,纯粹的西餐并不是太好吃,经过广东人改良的西餐,好像香港的、澳门的西餐,往往比原来的更加精彩,太平馆就是这样一个改良西餐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名牌西菜有八百多款,其中最著名的有“德国咸猪手”、“烧肥乳鸽”、“蟹盖”、“烟鲍鱼”、“葡国鸡”等。祖父喜欢太平馆,常常带我去,这个经历,使得我到美国之后,饮食上基本没有什么需要转型习惯的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