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生活:新闻作品选》:
这一光荣曾为十亿中华儿女所分享。这里,愿人们能记住一个重要的名字——陈永龄。
这是因为,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它的高程历来为世人瞩目。近百年来,不少国家都曾尝试对它进行测定。但由于珠峰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特殊理论和技术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使得珠峰高程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了彻底揭开这层面纱,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陈永龄从1965年起便开始进行测定珠峰海拔高程基本技术方案的研究,最后他认定,其中的技术难点集中在求出观测珠峰时的大气折光系数和推求珠峰附近大地水准面起伏方法这两个问题上。
话题回到了我们最初交谈的问题上,陈永龄略显兴奋地说:“我找到了这两个问题后,就去查资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测定方案。这里重要的几点是,观测站要尽可能地靠近顶峰,每一站都要做观测实验。要根据温度、空气密度等随高程变化的规律,算出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关于推求珠峰附近大地水准面的起伏方法,这首先要考虑到重力因素,这个问题实质是物理问题。所以我提出,要做重力实验,要有测重力的人跟着登山队,直到最后一个营地。当然,以后靠大家努力,测出的折光系数符合要求,比美国人过去在印度留下的测定数据要好,因为他们的数据有实测根据的很少,而我们每一步都是有根据的。”
即使是赢得了如此殊荣,陈永龄还是习惯于从学术和技术的角度回答问题,就像他给学生们上课一样,把原来十分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阐述得明白易懂。同时,他让人感受到的还有他的谦逊,从始至终总是强调,是同志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根据陈永龄提出的方案,最后终于获得了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国际公认。
陈永龄带出的博士研究生、现任测绘科学研究所大地测量研究室主任顾旦生,在珠峰测量时是参加具体计算的工作者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珠峰高程测量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制定正确的方案。这一测量从精度上看,现在要超过也很不容易。当时的测量是陈老主持的,但正式的文件、论文、资料,陈老都没有署个人的名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