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恩生活:新闻作品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037535
  • 作      者:
    辛英著
  • 出 版 社 :
    测绘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辛英,祖籍河北省定县,1955年10月生于北京。1982年1月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毕业,工学学士;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高级记者,具有多年行业报刊工作经验,1994年至2010年任中国测绘报总编辑。笔名心颖、紫菡。
展开
内容介绍
  《感恩生活》一书,是一本测绘新闻作品集。作者,高级记者,具有多年行业报刊工作经验,1994年至2010年任《中国测绘报》总编辑;在长期的办报工作中笔耕不辍,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选入本作品集的稿件内容涉及测绘、建设等相关行业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重要新闻事件,体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并附办报文章及体会。《感恩生活》一书既可供行业新闻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参考学习,又可供广大测绘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感恩生活:新闻作品选》:
  这一光荣曾为十亿中华儿女所分享。这里,愿人们能记住一个重要的名字——陈永龄。
  这是因为,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它的高程历来为世人瞩目。近百年来,不少国家都曾尝试对它进行测定。但由于珠峰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特殊理论和技术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使得珠峰高程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了彻底揭开这层面纱,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陈永龄从1965年起便开始进行测定珠峰海拔高程基本技术方案的研究,最后他认定,其中的技术难点集中在求出观测珠峰时的大气折光系数和推求珠峰附近大地水准面起伏方法这两个问题上。
  话题回到了我们最初交谈的问题上,陈永龄略显兴奋地说:“我找到了这两个问题后,就去查资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测定方案。这里重要的几点是,观测站要尽可能地靠近顶峰,每一站都要做观测实验。要根据温度、空气密度等随高程变化的规律,算出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关于推求珠峰附近大地水准面的起伏方法,这首先要考虑到重力因素,这个问题实质是物理问题。所以我提出,要做重力实验,要有测重力的人跟着登山队,直到最后一个营地。当然,以后靠大家努力,测出的折光系数符合要求,比美国人过去在印度留下的测定数据要好,因为他们的数据有实测根据的很少,而我们每一步都是有根据的。”
  即使是赢得了如此殊荣,陈永龄还是习惯于从学术和技术的角度回答问题,就像他给学生们上课一样,把原来十分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阐述得明白易懂。同时,他让人感受到的还有他的谦逊,从始至终总是强调,是同志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根据陈永龄提出的方案,最后终于获得了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国际公认。
  陈永龄带出的博士研究生、现任测绘科学研究所大地测量研究室主任顾旦生,在珠峰测量时是参加具体计算的工作者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珠峰高程测量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制定正确的方案。这一测量从精度上看,现在要超过也很不容易。当时的测量是陈老主持的,但正式的文件、论文、资料,陈老都没有署个人的名字。”
  ……
展开
目录
建设报时期
消息
测绘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测绘学府
测绘科研要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
加强测绘成果保密刻不容缓
中国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国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通讯
中华大地从这里开始
东方大港的测绘尖兵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一支铁人式的队伍
测绘雏鹰为民立功
向测绘科技的“珠峰”攀登
锦绣山河任描绘
他,属于这片广袤的土地
熠熠晚霞竞朝晖
梅花香自苦寒来
寓识图于体育运动中
天津人的福分

评论
光辉的时代精神
改革管理护好标志
中国测绘报时期

消息
地理信息将在我国形成新兴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兴起
第13届联合国亚太区域测绘会议开幕
李岚清会见联合国与会主要官员
测绘是实现二十一世纪议程的基础性工具
测绘被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
测绘大量免除野外作业成为可能
攀登路上捷报传
上海天文台成为我国最高精度地面参考点
青藏高原地壳结构总体稳定
中国沿海海平面呈倾斜状
我国勘界测绘工作明年全面展开
江泽民总书记说供图很好
精心专供地图总理运筹帷幄
基础测绘亟待增加投入
为洞庭湖防灾减灾提供测绘高新技术
海南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建成
数字地球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钱正英考察国家测绘局工作
庆贺陈永龄院士九十华诞座谈会在京举行
本报荣获第二名
少数民族地区急需测绘人才
首部《中国测绘年鉴》出版

通讯
GPS:苍穹与人间对话
地图:跟上时代大潮
握手——1994
桅杆首现中南海
水乳交融奋斗篇
走向二十一世纪
托起中华腾飞的事业
测绘文化纪实录
扬帆启航正逢时
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
起步在世纪之交
标出宏图天地宽
真知灼见话测绘
向祖国献礼
信息潮起看海南
考察洛杉矶时报
硅谷中的网络媒体
测绘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亲切的关怀
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地图展现变化的世界
孩子眼中的世界
拉科鲁尼亚印象
数字苏州在建设中

评论
测绘工作大有可为
里程碑式的成果
地图,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回顾为了发展
宝贵的精神财富
扎扎实实与轰轰烈烈
中国人测绘人
经天纬地五十年
测绘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测绘地图书画
大国与强国
重温王之卓
测绘文化一奇葩
大师风范
进一步提升测绘系统网站建设水平
散文、杂文
欢欣与怀念
记忆在岁杪
在国庆组字队列中
记忆仍在岁杪
“畸人”利玛窦
范敬宜的“少”与“多”
飞天梦成真
病床上读老舍
“三战友”与测绘报
为文贵有新意

诗歌
经纬颂歌
幸福使者几件宝
供图,为汶川
七律两平台
七律观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七一前夕有感
访京西抗战两旧址

办报
《中国测绘报》试刊致读者
《中国测绘报》发刊词
1994年报纸版面安排及栏目设置
《中国测绘报》办周二刊告读者
时刻切记从行业特点出发
新世纪致读者
浓墨重彩讴歌测绘
求真务实争创一流
本报改版告读者
感恩生活
一大队宣传与《中国测绘报》
十年耕耘《中国测绘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