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听涛》:
去年贺麟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恰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收录有一百多人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他们找到我并希望由我来编辑其中的贺麟卷。作为贺先生的学生,我当然义不容辞,而且这也是一个重新研读贺先生的著述以及缅怀师生情谊的机会。大致用半年时间,我按照出版社的有关体例要求,并依据自己对于贺麟思想要义的理解,编辑了这部《贺麟卷》。现一册在手,我掩卷思之,眼帘不禁浮现出贺先生慈祥的目光,那是一种“仁者”的形象。
我在《新京报》的长篇访谈中,曾经以“两个贺麟”为题,扼要地谈了对自己的博士导师贺麟先生的认识。现在《贺麟卷》要写一个导读,我将延续上述访谈的思路,把贺麟先生放在百年中国的语境中予以观照。我觉得,要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学术思想性人物,离不开他们处身其中的社会,尤其是百年巨变的中国社会。其实,这一想法与这套丛书的构思若合符节,例如这套丛书要求只收录作者1949年前的原版著述,且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就体现着思想人物与历史语境相互融贯的编辑意图。
大家都知道,百年中国经历着古今中西之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非但没有很好地延续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历史文脉,反而不断陷于决裂传统的革命激进主义社会改造和政治运动之深渊。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思想学术文化时,尤其在历史传承这一层面,缺失很多。虽然近年来,读书界有一个所谓的“民国热”,但各种媒体仍然留恋于表面热闹,甚至带有很多想象的成分。很多人对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耳熟能详,对其生平简历的一些八卦津津乐道,但都是浮于表层的认知。若要真正进入厚重的历史思想文化的内在文理之中,则需要一个缓慢深入的了解过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