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大政治学评论.第8辑.Vol.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5886
  • 作      者:
    肖滨主编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大政治学评论》是由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组织编辑的年刊形式的系列学术丛书(每年出版一辑)。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搏士学位授予权,其学术团队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抗争政治、公民政治、劳工政治、地方治理等为研究领域。《中大政治学评论》以展示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为目标,以启迪思想、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己任,欢迎同行踊跃赐稿。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大政治学评论(第8辑)》主要收集出版学术会议的参会论文,以及围绕某个专题写作的政治学专业论文。举凡政治哲学、政治理论、政治科学、政治文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外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史等等方面的论题,都在我们的关注范围之内。至于收入的文集,也都不一定代表我们的价值立场,或建设、或批判、或创新、或古典、或现代,只是关乎政治诸学科发展的作品,均是我们的着力点。目前已出版5本。本辑政治学评论以2011年在中山大学召开的“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为基础编辑而成。该次研讨会围绕“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主题,主要探讨了“三大思想家对于现代性的思考”、“近代政治思想家对于现代性的思考”和“经典社会理论的当代阐释”三个领域。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是现代社会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他们对早期现代性社会的产生、动力、问题、未来等进行过系统的阐述。本辑政治学评论将包括如下篇章:韦伯对于早期现代性社会的解释,涂尔干对现代社会中的德性与自由的解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角度对现代社会的解释,以及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从“劳动分工与个人自由”角度对于现代社会的解释等。如果说三大思想家主要侧重于从社会的角度解释现代性现象的话,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则从政治的角度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呼唤和问题诊断,其杰出者包括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在本辑政治学评论中,将首先阐述西方近代思想家从“人、理性与自然权利”角度对现代政治所作的解释,以此为基础,探讨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人的现代性思想,包括“君主”、“国家”、“审慎”等。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高度现代性社会的出现及其丛生的问题,当代学术巨擘对现代性问题又做出了何种解释?在这一方面,本辑政治学评论将选择吉登斯作为分析对象,一方面探讨他在分析现代性问题上与三大思想家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探讨吉登斯在分析现代性问题时从社会学角度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以“现代性”作为分析的主线,以“经典思想家”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探讨早期现代性社会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案及其当代变化,是本辑政治学评论的主题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大政治学评论(第8辑)》:
  (三)抗争何以转折?
  在当前的政治框架内,如何使行动者利益诉求去政治化,社会矛盾去社会化,维权行动去暴力化,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在中国政府的治理惯性思维中,往往采用刚性的维稳手段进行压制性治理,通过对群体的分化和群体事件领袖的处理来区分“一小撮别有用心的破坏分子”和“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本次乌坎事件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在初期叙事中,更是综合运用“境外势力”的话语将利益诉求政治化、事态严重化,从而为自身对群体事件的镇压式摆平手段寻求合法性。这种压制手段在短期来讲是有效的,但面对具有组织性的群体抗争,往往引起更为强烈的反弹和不满。
  本次事件从濒临失控转向有效解决的关键点出现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介入。省政府首先向乌坎群体释放诚意,事情的转机开始出现。随后,乌坎村民对省级政府的善意进行回应并积极谈判,取消进一步的游行活动。从而双方可以坐下进行和谈。
  乌坎事件出现转折,首先得益于广东省的政策环境,尤其得益于政法委多元共治治理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已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某种程度的国家、社会和市场分化,随着利益多元趋势的增强,各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博弈关系和机制正在形成。广东省近年来一直大力提倡社会建设和体制创新,提出权力下放。这在执政理念和社会管理观念上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乌坎事件的合理解决,与广东省多年来的政策环境氛围分不开。
  其次,得益于理性而不乏策略的村民行动。乌坎村维权行动的经验在于对传统与现代资源策略性运用的统一。在集体维权过程中,由于老中青三代精英层的配合,传统的宗族资源被有效调动起来,成立了联合起全村1.3万人的临时理事会带领村民进行有组织的利益博弈。同时,以青年人为主体在“新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全世界的目光关注在这个海滨小村,为后期与政府谈判创造了公共舆论环境。作为抗争一方的乌坎人民,在利益侵害面前忍无可忍从而发起了维权行动,但他们并非从前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农民群体,而是具有理性维权意识和公民勇气的现代公民。村民已经初步具有了公民意识,他们不是非理性无组织的情绪发泄,而是有策略有组织的维权行动。包括媒体运用、话语选择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最后,快速的信息传递亦是社会运动动员成功的关键。在国内媒体封锁的情形下,便捷的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增速不少,信息传播的网络同时也在迅猛扩展,信息传递呈现出多个方向及多种维度。行动者们充分地挖掘了互联网的力量,使用QQ、MSN、BBS、飞信等联系方式,构筑自己的传播网络,使得行动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开来。利用互联网,集体行动者还能进行更全面的宣传动员,使得更多公众了解事件本身,进而将更多人卷入集体行动中来。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体,就成了乌坎事件中乌坎村民熟练运用的工具,并且发挥出了很大的行动效用,在全村被封时成为唯一与外界顺畅沟通的通讯工具,外界能够通过微博掌握乌坎村内的最新情况。通讯方式的多种多样及难以统一监管,为集体行动策动者提供了很多动员的空间和自由。同时,驻村境外媒体的报道形成的国际舆论倒逼效应亦十分明显。
  ……
展开
目录
抗争概念与理论脉络
政治学研究中的命名与正名——“依法抗争”一词的由来
社会不满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机制
农民与农民工抗争行动模式
农民工群体的权利抗争——双重概念化的分析
组织化倡导——农民工NG0的行动策略
制造积极分子
社会转型中的抗争政治——以乌坎村土地维权的集体行动为例
城市社会群体抗争及其多重后果
私营企业主如何解决与政府的纠纷——山西煤矿国有化中的私营企业主与国家
文化情境如何影响框架动员?——以香港“反高铁”运动为例
社会组织的双重合法性及其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