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商业模式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9721
  • 作      者:
    张敬伟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敬伟,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南开大学商学院王迎军教授,2012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战略与创业管理。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在《管理评论》《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企业管理》《北大商业评论》等知名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为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IACMR)会员、《外国经济与管理》《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企业失败率偏高、成长率偏低的现实状况引发了国内外创业、组织、战略与创新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对于新企业成长问题普遍而持续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国内涌现的创业热潮令新企业成长问题更加备受瞩目。如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进一步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界对于创业与企业成长问题的关注。在国内学术界,始于2007年的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重点课题及后续的数十项课题极大地推动了新企业成长问题研究的进展。《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商业模式视角》正是自然科学基金(71302176,70732004)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2YJC630288)支持下完成的部分研究成果。
  企业成长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后来很多组织与管理学者,特别是创业领域的学者,将新企业成长视为创业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系统地梳理现有文献可知,主流新企业成长研究将研究焦点放在发现和实证影响新企业业绩差异的决定因素上,对于新企业如何实现成长,即新企业成长过程问题却缺乏探究;关注新企业成长过程的文献通常以生命周期理论或阶段模型为基本模式,提出不同的成长阶段划分,为描述和解析新企业成长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但却存在着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未明确界定新企业概念以及未能充分考虑新企业的独特性等诸多不足。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商业模式视角》:
  爱迪斯(1989)在大量企业咨询和诊断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十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期。爱迪斯指出,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目前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上,这样企业才能够成长并成熟起来。爱迪斯还指出,成长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内容不断增加,成长是一种变革,是一种质变而不仅仅是量变。
  在爱迪斯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婴儿期论述了新企业的成长问题。爱迪斯认为,婴儿期阶段是企业由商业构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探索时期,企业在这一阶段不断试验、探寻成功的意义。在这个时期,重点不在于创业者想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起来。因此,企业往往是结果导向。爱迪斯归纳出这一时期企业的行为特征:行动导向,机会驱动;缺乏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表现不稳定;易受挫折,问题容易转化为危机;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危机的左右,救火是必要的;不存在授权,管理往往是独角戏,等等。因此,在这一阶段,创业者所承担的义务在不断地接受考验,并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显然,这些模式映射出新企业所普遍具备的“新进入缺陷”的典型特征。
  爱迪斯指出,在婴儿期,两个方面对于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至关重要:一个是资金保证,另一个是创业者承担的义务。前者意味着企业应重视现金流状况、贷款结构以及成本会计,而后者意味着辛苦地投入、高度的热情以及不易被挫折打败的坚毅精神。同时,创业者承担的义务可能因来自创业者家庭的不支持,或是政府的干涉而使企业面临重大的危机。
  在婴儿期,创业者辛勤工作、缺乏授权并注重短期效果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一旦企业的现金收入和经营活动达到某种稳定程度,企业就脱离婴儿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学步期。
  总之,爱迪斯(1989)的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生命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描述得比较全面,问题分析得也比较深刻,但对于新企业的成长阶段只是给出了一些经验概况:其行为特征是什么,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去解决,等等。对于新企业的创业者如何用行动验证和实现创业构想,这个过程如何展开?“达到某种稳定程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其理论尚不能回答。尽管如此,爱迪斯(1989)关于企业婴儿期的相关论述仍能够为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提供重要启发。第一,开展新企业成长研究应注重创业者的“行动导向”,即通过观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识别行动(或事件)之间的前后顺序与因果联系,有助于勾勒出新企业成长的基本脉络;第二,应突出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作用,与格雷纳的理论相似,爱迪斯的理论认为,创业团队需要承担变革的重任,其个人能力和承诺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新企业成长甚至生存。第三,爱迪斯对资金状况的强调,启发我们在考察新企业成长时注意案例企业的资金流,进而对新企业的利润模式变迁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不同学者对企业的发展轨迹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这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现实中企业成长现象的复杂性。这些已有的阶段模型对于新企业成长研究的启示是: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组织的成长是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得以实现的。这同样适用于新企业。新企业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甚至,其中还包含着一个寻找正确问题的过程(如寻求合适的市场定位)。因此,新企业成长需要探索并找到合适的成长方向。同时,新企业的成长也是动态地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方面问题的过程,通过寻求不同成长维度之间的动态平衡,新企业才能够实现健康的成长,因此,成长的多维性值得注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主要创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一般企业的成长理论
第二节 新企业的成长研究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框架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四章 新企业成长过程:商业模式启动阶段
第一节 新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活动
第二节 关键初始条件及其影响
第三节 资源积累与协调机制构建
第四节 阶段末期新企业商业模式状态
第五节 驱动阶段转换的关键因素

第五章 新企业成长过程:商业模式重构阶段
第一节 新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活动
第二节 初始条件及后续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资源积累与协调机制构建
第四节 阶段末期新企业商业模式状态
第五节 驱动阶段转换的关键因素

第六章 新企业成长过程:商业模式确立阶段
第一节 新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活动
第二节 关键初始条件及后续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资源积累与协调机制构建
第四节 阶段末期新企业商业模式状态

第七章 新企业成长过程综合模型
第一节 综合模型概述
第二节 相关理论比较?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