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1247
  • 作      者:
    张和民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伴随着大熊猫繁育领域“三难”问题的解决,圈养大熊猫种群实现了自我维持和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和放归才有实现的可能。放归,不仅可以减缓圈养大熊猫的压力,也是大熊猫迁地保护的最终目的。从2003年开始,圈养大熊猫的野化培训走过了艰难的道路,有过收获,也有过挫折,项目团队都克服困难坚持走了过来。如今,经过野化培训的“淘淘”已经在野外生活了一年有余,刚放归不久的“张想”也逐步适应了野外的环境。这不仅是对科研工作人员最大的回馈,更是大熊猫保护工程向前推进的一大步。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圈养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为主,围绕相关的评价体系、技术手段、饲养管理和监测方法,结合大熊猫的生物学特性及野化放归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汇集了大量相关的科研数据及珍贵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方面首次问世的专著。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不仅适合相关工作研究人员之用,也适合其他野生动物放归研究参考,同时也是动物爱好者的阅读收藏佳品。本书由张和民等著。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背景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物种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系统进化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有机体、景观和遗传资源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王献溥和刘玉凯,1994)。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扩大了人类的生态足迹,然而这些发展也导致了环境问题的爆发,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森林破坏、物种灭绝等(Carson,1962;德内拉·梅多斯等,1984)。当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时,环境保护学者呼吁在尚未遭受破坏的区域或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以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或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以保存从野外救护的稀有动物或移植的植物个体及其器官。截至2009年,全世界面积在1000km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就达4500个之多;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到2011年底,已有陆地自然保护区2640处(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5.43%。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前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与重点,实行对珍稀濒危野生生物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以保护野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及其种群数量为策略,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迁地保护则是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繁殖技术、扩大饲养种群、延续生物物种、保存基因资源,以及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两种保护措施的连接点就是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动物个体,经野化后放归到该物种现有栖息地或历史上曾经分布的地域,以补充或重建野生种群,从而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即放归。
  放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协调,需要对放归对象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因此,前期研究是进行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放归的基础。
  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黑白相问的外表、独特的食物结构.以及隐秘于高山竹林的生活方式,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政府机构、科学家、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极大关注、探索激情及近距离欣赏乐趣。大熊猫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常常被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等在字里行间赋予神秘色彩(胡锦矗,2008)。在世界上,自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神父在四川穆坪(现宝兴县)邓池沟发现并命名大熊猫以来,国外探险家或狩猎者纷至沓来,深入川西地区的密林深处,探寻野生大熊猫的生活奥秘、猎杀大熊猫、制作皮张标本、捕捉大熊猫个体,甚至偷运出境,饲养和展览于国外的动物园。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背景
第一节  放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
第二节  圈养大熊猫种群发展与现状
第四节  野外救护大熊猫放归回顾
第五节  圈养大熊猫放归需求
第二章  大熊猫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  大熊猫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及利用
第三节  大熊猫的行为生态及种间竞争
第四节  繁殖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
第三章  野化培训环境与技术
第一节  野化培训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野化培训圈
第三节  野化培训技术方法
第四节  野化培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四章  亚成体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第一节  野化培训阶段划分
第二节  野化培训方式与对象
第三节  野化培训实例
第五章  野化培训大熊猫饲养管理
第一节  饲料组成
第二节  营养供给
第三节  不同阶段的日常管理
第四节  幼仔的抓捕和颈圈的佩戴
第六章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
第一节  行为谱及相关参数的定义
第二节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以“淘淘”为例)
第三节  幼仔行为和介质利用的时间分配
第四节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行为发育的阶段划分和关键期
第五节  野化培训幼仔与圈养幼仔的行为发育比较
第六节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节律与时间分配
第七章  微生境利用
第八章  大熊猫野化培训期间的疾病预防与监测
第九章  大熊猫野化放归的遗传学分析
第一节  圈养种群基因丰富度
第二节  大熊猫野化放归的遗传性原则
第三节  野化放归实施的遗传学建议
第十章  野化培训大熊猫选拔评价体系
第一节  野化培训个体选择体系
第二节  野化培训成效评估指标
第十一章  大熊猫放归栖息地选择
第一节  放归适宜栖息地选择应考虑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放归候选地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放归候选地选择的科学性评估
第十二章  放归大熊猫监测与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安全监控
第三节  圈养大熊猫放归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