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概述】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o-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流后,广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而引起的结核病。
【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常见于劳累、妊娠、分娩、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AIDS患者等。多由肺内原发或继发结核病灶,或肺外结核(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等)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血管或淋巴管所引起。当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时,仅肺部受累而发生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在个别情况下,肺部可以形成一侧肺或一叶肺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若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静脉,随血流进人体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而发生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WHO要求2005年达到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为发现70%的涂阳结核患者,85%的患者得到WHO正式推荐的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方案。据有关调查推算,20世纪20年代末全中国有结核病患者1000余万人,每年死于结核病120余万人。1949年结核病患病率1750/10万,死亡率200/10万。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菌阳患病率160/10万,涂阳患病率122/10万,估算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500万人,传染性结核患者200万人。1999年回顾性调查肺结核病死亡率8。8/10万。说明我国结核病控制成绩很大。1991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启动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和卫生部加强结核病控制两大项目,覆盖人口分别达到5.6亿和1.6亿以上,至2001年底发现,登记和治疗204万余病例,包括复治病例治愈率都在90%以上。项目地区的结核病疫情以年递降率5.7%的速度下降。但全国仍有一半地区项目未能覆盖,涂阳年患病率递降率仅为1.3%。到2025年按14亿人口计算,我国仍将24080例新发传染性肺结核,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与病灶的性质、病变活动程度及机体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关。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数起病急骤,临床上常有明显的菌血症症状。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起病相对较缓慢,临床症状不如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那样显著和急剧,其症状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临床症状有:
(1)全身症状急性患者常有高热390C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部分呈规则或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主,多为大量出汗后热退,发热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常伴有寒战,全身不适等菌血症表现。亚急性及慢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低热,以午后为主,这种低热可随细菌进入血流而加重或反复发热。急性患者表现为全身乏力、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大汗淋漓等。亚急性患者常常有较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而慢性患者全身症状则相对较轻。值得注意的是体循环播散有时也可以经过支气管动脉而仅形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有反复低热、盗汗、消瘦及食欲减退、乏力症状,部分慢性患者甚至无明显自觉症状。
(2)呼吸道症状急性患者常有咳嗽,病程进展中出现刺激性干咳,咳少量白黏痰,偶有痰中带血。部分患者可伴有胸闷、气短,但极少发生呼吸困难,发绀也少见,这一点可与肺泡细胞癌相鉴别。亚急性及慢性患者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病变累及胸膜或引起胸膜反应与呼吸有关。
(3)并发症表现文献报道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约32%~67.7%的患者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明畏光等症状及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部分患者常因脑膜刺激症状就诊,而发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部分患者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慢性病例往往只有轻度或全无中毒症状,偶尔在体检或其他器官患有结核病进行肺部检查时始被发现,常常累及骨关节、腹膜或消化道而出现相应症状,表现为病变骨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以及腹部相应的症状体征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