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墩七夕“非遗”传承人陈洁芳、黄研
七夕村村有贡案,乞巧七姐寻姻缘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传说到了午夜,织女会带着六位姐姐踏过鹊桥,下凡到人间,来到贡案最漂亮的祠堂,与牛郎相会。
过去,每到“七夕节”,望牛墩的妇女们就要忙着准备摆放在祠堂贡案上的贡品,费尽心思地把贡案打扮得漂漂亮亮,期望牛郎织女到自家的祠堂“约会”。而少女们则通过制作贡案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从而受到青睐,以寻得好姻缘。
也许是与七夕节早已注定的不解之缘,望牛墩镇成为远近闻名的“乞巧之乡”。
近日,记者走近两位望牛墩七夕“非遗”传承人——65岁的陈洁芳和78岁的黄研,了解老巧姐与七夕节的点点滴滴。
做贡案展示心灵手巧
“我们小时候是不能参与贡案制作的,只有在初六时去借台借凳的份。长大点了就遇上了公社化时期。公社化时期国家经济困难,人人都没心思搞这些玩意。反而在“文革”时期,有个别人偷偷做贡案拜七姐。”两位老巧姐回忆起孩提时期,仿佛回到了过去。
乞巧节前,望牛墩镇的21个村都要准备好七夕贡案。乞巧节还没到,这里就热闹起来了。妇女们忙着准备摆放在祠堂贡案上的贡品,费尽心思地把贡案摆放得漂漂亮亮。传说乞巧节午夜,织女会带着六位姐姐踏过鹊桥,下凡到人间,来到贡案最漂亮的祠堂,与牛郎相会。
多姿多彩的贡桌都摆放在各个祠堂大厅中间,贡桌上放着七只茶杯、七样水果,每样水果都堆得像座小山。贡桌周围摆放着七种鲜花,花丛里放着一对大花瓶,花瓶里插着鲜艳的花枝,心灵手巧的妇女将这些花枝编成花桥。
贡桌上摆着一对大红蜡烛,中间置放着一座金光闪闪的香炉。贡桌两旁摆放着7把红木椅,椅后挂着7件不同颜色的古代服装。红木椅旁都摆着一张古化妆台,台上整齐地摆放木梳、发簪、胭脂等老式的化妆用品。摆放好一个贡案,少则一个星期,多则数月。
“以前的农村姑娘注重女红,便在七夕节一展身手。村里的人在七夕那天便会打听制作精良的贡案出于哪个姑娘的手,以寻找姻缘。”
拜七姐求好姻缘
望牛墩七夕贡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家庭式,一家一户,以一张八仙台摆设;二是七家姐妹联合式,七个姑娘共摆一台,多用二至八张八仙台摆设;三是以全村集资合办。姑娘们在十多张八仙台上铺上大红布,摆上七种鲜花、七种水果,摆满花花绿绿的饰物和神态活现的人物公仔等。用自己制作的巧物,祈求人神共赏,进而得到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
“可以一家人拜,可以几家人合在一起拜,也可以一个坊几条巷子的各家各户一起出钱抓一只小猪回来轮流饲养,到初六便杀猪分猪肉,以图个吉利。”芳姨说,“论规模来说,以前是没现在这么隆重的。但是以前的气氛好,因为以前市民们没什么文化活动,是全民参与过七夕。现在虽说规模大了,但是也有年轻人会说,唱唱K或者烧烧烤更好。”
乞巧文化进校园
3月6日,芳姨来到望牛墩中心幼儿园举行了一次讲座,20多名幼儿教师聚集一堂听讲座,这也是他们首次听有关非遗的讲座。
在中心幼儿园,两台长期摆放的实体贡案,专供幼儿园的师生们观摩、研究。
芳姨说:“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展现望牛墩浓郁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弘扬‘乞巧节’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望牛墩中心幼儿园将作为我们镇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的试点”。为此,芳姨还特意给文化部门写了一个策划方案。
“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能看到很多别开生面的青少年贡案。”芳姨与研姑都表示十分期待。
望牛墩镇继荣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称号,“乞巧节”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今年1月,望牛墩镇七夕贡案《仙凡缘》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该镇是继樟木头的麒麟舞、莞城的千角灯之后,东莞市第三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镇街。
【对话】
“有信心将七夕贡案传承下去”
东莞时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七夕贡案制作的?有什么动力推动您去做这件事吗?
研姑:虽然年轻时也有帮忙弄点东西,但全身心投入是在退休以后。做这个手艺完全是自己的兴趣,做了传承人之后,觉得更要把它做好。
东莞时报:有信心把乞巧技艺传承下去吗?现在学的年轻人多吗?
芳姨:现在望牛墩的七夕文化节搞得这么好,觉得完全有信心传承下去,只要年轻人肯学,教是很容易的。现在学的年轻人不多,骨干学员至少也有40至50岁了。
东莞时报:做贡案时,何时最开心?
芳姨:通过思考用什么材料去做花、公仔,然后去尝试,最后因人们看不出来那个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被赞美时的成功感最让人兴奋。
研姑:做贡案也有苦处,我现在年纪大了,做久了眼睛难受,砌完花之后出来看东西总是模糊的。贡案式样年年做得差不多,题材也难想新花样。随着七夕文化节的推广,别人期待值提高后,我们的思想自然会有负担。另外,找制作材料麻烦也是困难之一,我们样样手工艺品都不是用现成的东西。
【人物名片】
黄研,78岁,早年在草织厂从事手织行业。在贡案制作中擅长做公仔。
陈洁芳,65岁,退休前在幼儿园、小学当过老师。在贡案制作中擅长做各种花。
【知多D】
“乞巧之乡”——望牛墩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该节日来源于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过去,每到“七夕节”,望牛墩的妇女们就要忙着准备摆放在祠堂贡案上的贡品,她们穿针乞巧,用女红制作出各式巧夺天工的人物、场景,表现各种古代传说故事。望牛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乞巧之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