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大钊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1547
  • 作      者:
    吕明灼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吕明灼,中国现代史学家。男。汉族。山东人。研究生毕业。现任青岛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全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山东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山东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是国家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先完成了从民主革命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吕明灼编*的《李大钊思想研究(精)》对李大钊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李大钊的思想,与中国其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也经历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作者把李大钊政治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初期,是激进革命民主主义的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他刚踏入社会,就显露出其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初期,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为其随后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第二阶段,包括五四运动时期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五四运动前后,是他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持和初步运用的时期。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一  对新专制主义的猛烈抨击
(一)对假共和真专制的深刻揭露
(二)对资产阶级妥协派的批评
(三)对“民权旁落”原因的分析
二  反日倒袁的救国救民思想
(一)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彻底打倒封建专制主义的主张
(三)“唯民主义”思想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世界观
一  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宇宙观
(一)活跃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
(二)唯物辩证法思想因素提出的意义与原因
(三)占支配地位的仍是进化论思想
二  进步发展与唯民主义的历史观
(一)冲决过去历史的网罗
(二)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批判
(三)反对英雄史观,主张唯民史观
(四)唯心史观的羁绊
三  追求真理、奋发有为的“青春”人生观
(一)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使命
(二)人生最高的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三)勇于自我牺牲,为后人谋福利
(四)珍惜今天,创造未来
四  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接触
(一)对社会主义思想早期接触的发展阶段
(二)对一些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初步认识
(三)对几个有关问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五  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与陈独秀对爱国观的讨论
(一)二人在爱国观问题的歧见
(二)对歧见原因的评析
第三章  “五四”时期向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转变
一  向马克思主义者伟大转变的标志
(一)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
(二)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三)对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
二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与运用
(一)必须以唯物史观代替唯心史观
(二)从经济现象上解释社会政治、思想现象
(三)肯定阶级斗争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用唯物史观作指导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的“求真”原则
三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一)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扩张”战争的根源
(二)帝国主义“作鬼”  的“和平”欺骗政策
(三)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互相“勾结”
(四)帝国主义已是“基础”被“掘空”  的腐朽势力
(五)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应推进反对帝国主义的“大联合运动”
四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把社会主义从单纯的学说变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
(二)社会主义原则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五  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
(一)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的提出是中国革命的要求
(二)与工农相结合思想提出的社会阶级状况依据
(三)对所受的某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分析
(四)与工农相结合思想的深远意义
六  李大钊与五四运动几大领袖的比较
(一)李大钊与其他几位领袖的不同特点
(二)李大钊与其他几位领袖各举不同的旗子
(三)李大钊与其他几位领袖的合作与分化
第四章  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逐步克服
一  革命政治立场与“调和论”思想之间的矛盾
(一)“调和论”思想的二重性
(二)反对“暴力论”的思想的二重性
(三)“调和论”思想产生的根源
二  从“互助论”到阶级论的发展
(一)占主导地位的是阶级论思想
(二)“互助论”思想及其消极影响
(三)“互助”思想的积极意义
(四)“互助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五)进化与革命的辩证统一思想
三  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过程
(一)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混为一谈
(二)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了初步区分
(三)抛弃抽象人道主义观点
(四)萌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第五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一  在“新旧思潮之激战”中
(一)在“新旧思潮之激战”  中的地位
(二)对东西方文化的见解
(三)对所谓“过激主义”的辩护
(四)对言论自由问题的主张
二  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一)反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斗争
(二)反对伪社会主义的斗争
(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四)对“新村主义”的批判
三  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
(一)孔门伦理道德是中国“大家族制度”的产物
(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孔子伦理道德必将“崩颓”,无产阶级新道德必将产生
(三)要彻底“打破孔子主义”,必须对旧经济制度来个“根本解决”
第六章  初步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一  对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认识的发展
(一)与“好政府主义”的决裂
(二)无产阶级“平民主义”思想
(三)“平民主义”思想中的某些错误影响
(四)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彻底铲除
二  对社会主义大目标的宣传与坚持
(一)对资本主义罪恶制度的揭露
(二)对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与赞扬
(三)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三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认识
(二)对农民同盟军问题的认识
(三)对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认识
(四)坚持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五)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意义
第七章  李大钊的学术思想
一  李大钊与历史学
(一)进化唯物史观及其转变
(二)开创与确定唯物史观思想体系
(三)提出新的历史研究任务与方法
二  李大钊与哲学
(一)革命民主主义与进化论思想
(二)对新哲学道理的探索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三  李大钊与儒学
(一)李大钊的儒学观
(二)李大钊对儒家理想社会观的继承与创新.
(三)李大钊对儒家“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四)李大钊对儒家“心学”的认识
第八章  对李大钊思想研究的反思
一  对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一)关于“调和论”
(二)关于“互助论”
(三)关于“物心两面改造论”
(四)后  语
二  李大钊思想研究与方法论
(一)宏观方法论——定向与主攻
(二)微观方法论——研究的具体方法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