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5627
  • 作      者:
    周祖华,项春雷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祖华,1972年生,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2011-2015年任苏州市第一中学校长。苏州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全国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市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研究与实践。
  
  项春雷,1971年生,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苏州市第一中学校长。全国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多年从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形成“朴实、厚重”语文教学特色,在国家ji核心刊物、省级和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建构的理论基础、有关学校整体建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建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艺术、让学校体育激扬生命的活力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 :
  重思存疑在教学中,孟子与孔子一样也不赞成纯粹的知识灌输,孟子提出“读书存疑”,强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孟子在学习中强调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起点便是存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孟子特别擅长以譬喻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获得知识。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君子”拟定为教师,那么引而不发的教学法便是启发存疑。教师教学正如射手引弓,弓开满月而不发,这样学生才能达到跃跃欲试的最佳境界,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启发和诱导,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三为祭酒,最为老师”,他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多次担任祭酒,长期执教,并成为当时最博学的资深教师,同时,苟子的思想又有别于儒家的孔、孟二圣。孔子与孟子都赞同“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并且认为“内省”是维持人的善的本性的主要方法。荀子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要改变“恶”的本性,必靠后天的教育。因此,荀子的“外积”与孔孟的“内省”相比,更注重后天教化的作用。我们还是从四个方面探讨。
  学思结合苟子认为学习离不开思考,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深入。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光学习不思考会陷入迷茫,而光思考不学习则终将危殆而一无所成。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同等重要的,而苟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因此,在认同思和学的重要性基础上,荀子更注重后天的学习,认为学习是思考的必然前提,没有了学习这个先决条件,思考必定是无本之木,注定行之不远而成空中楼阁。
  解蔽救偏苟子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蔽”与“偏”,即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只被事物的一个方面支配,从而失去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因片面性而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就是苟子所提出的“蔽”和“偏”,“蔽于一曲”则“暗于大理”。要“解蔽救偏”,解决认识事物过程中人们极易出现的片面性问题,荀子找到的疗救药方是“兼陈中衡”,即将所有事物或者事物的所有方面都陈列开来,加以比较权衡,最终做出评判取舍。
  积渐威著与孔子和孟子相同,苟子也提倡学习的循序渐进,教学应该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因此,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朝一夕而欲成大儒是从来也不可能实现的事。学习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任务,没有虚静有恒的意志是难以完成的。正如以刀刻石,“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虚心求实,埋首经营才是治学正道。
  隆师亲友在教学中,苟子认为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能有教师的引导,循着教师的指引学习,这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绝对地“隆师”,即主动地亲近教师,尊重敬畏教师。在苟子的心目中,教师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联的,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所以在教学中荀子要求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要“言而不称师谓不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当然在“隆师”之余还须“亲友”,即治学要有良友相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第一节 素质教育观——教育为人生
第二节 教育本质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第三节 教育哲学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第四节 教师素养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第五节 语文性质观——语文是思想、交际和生活的工具

第二章 特色化道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 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民族性和科学性
第二节 基于对现代教育的反省和回归本色教育的呼唤
第三节 基于普通高中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担当

第三章 整体建构——学校走向卓越的基石
第一节 整体建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有关学校整体建构的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建构建设

第四章 德育创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
第一节 构建开放式德育模式
第二节 发挥养成教育的积极功效
第三节 勾勒出学生的美好未来

第五章 教学改革——学校长盛不衰的保证
第一节 校长要有自己的教学领导风格
第二节 构建美妙课堂:让教育回归真善美
第三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艺术
第四节 让学校体育激扬生命的活力

第六章 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活水源头
第一节 树立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第三节 追求教师职业幸福
第四节 建设“叶圣陶教师团队”

第七章 课程开发——让成功多一份可能
第一节 把握课程开发的几大着力点
第二节 开发利用好传统吴文化资源
第三节 学生社团助推课程开发
第四节 国际理解课程

第八章 文化立校——水乳交融的浸润伟力
第一节 百年传统建校文化
第二节 文化整合,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结晶——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