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也成天堂:跟柏拉图学人生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944842
  • 作      者:
    方草心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研究柏拉图,他会告诉你一些你已丢失的东西。全书将从现代人的角度全方位解读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结合柏拉图经典名著及对话录当中的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通俗易懂,以接地气的方式让读者走近柏拉图丰富的精神领域。

展开
作者简介
  崔小芳,笔名方草心,大学时学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销售与管理工作,对此有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叛逆却又有些胆小,有点文艺有点洒脱,喜爱读书和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是人类早期的乌托邦,那里的人们智慧、正义、美好又善良,是真善美统一的城邦。其实就连孩童都知道,这样的“理想国”是不存在的,那是唯心主义的柏拉图一个不太实际的、还有些特权性质的想象而已。可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却都有过自己的乌托邦:有的人追寻“行万里路”的洒脱,用脚丈量世界每寸土地,寻求自由的可贵;有的人梦想住在一座远离尘嚣的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的人辞去高薪的职务,一生钻研书海做学问,只为踏着先贤的步伐继续寻求真理;还有的人幻想着能与心爱的人牵手漫步,夕阳落叶,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如王小波说的,人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可以虚幻一个诗意的世界。
  我们不是提倡空想,不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切实际,而是要将自己的理想当成一个信仰般地虔诚对待,爱它,它自然就会成为给我们以希望和快乐的源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求知:知识带你走出痛苦的泥潭
  不知自己的无知,是双倍的无知
  这是柏拉图最经典的名言,与老子所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是很不容易自我承认的,能自知的人往往具有真的智慧。柏拉图对知识与智慧极为看重,他将属于灵魂的智慧归结到了善与正义的概念上,一个哲学家必须拥有智慧、理性、正义和善。柏拉图认为好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有智慧,而坏人之所以坏正是因为他的愚蠢。
  在柏拉图看来,“未出生都比未受教育好,因为愚昧是灾患的根源”,人没有知识是可怕的,是会做错事的。纵观身边的林林总总,我们知道,愚昧不仅是灾患的根源,更是内心痛苦的根源。
  知识是广义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也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技能,还有对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基本常识的了解。无知是可怕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因为不懂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而引起火灾,或者因为不懂他人忌讳而有所冲撞,甚至因为不懂法律而以身试法,这付出的代价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而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往往无视自己的无知。在《菲丽布》里,柏拉图曾写道,“无知或所谓的愚蠢是一种恶,是一种恶习,就是不知晓自己。”无知的人总是自以为是,但在“被人笑话时都没有能力为自己雪洗屈辱,可以称为可笑”。他们从不敢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失,总是生活在自我满足和自我麻醉的人生谜团里,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感受不到无知带来的负面影响。
  无知与自我膨胀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它们总是影响着一个人前进的步伐,麻痹着一个人的听觉和视觉,让他们听不进忠言,看不到真知,因此使人故步自封,极度容易满足,最终陷入痛苦还不能自拔。
  拯救这种痛苦的,唯有真才实学。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全智贤扮演的千颂伊是一位当红的明星,美丽率真,但她却经常因缺乏常识而遭人诟病。最糟糕的是她还很喜欢不懂装懂,先是将文益渐种植棉花当成了种植咖啡,后又在大学里交论文时明显地抄袭,被都教授当场指出来,并被在场的记者们报道出去。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让她在国民的心目中既是大明星,也是个笑柄。因为她的影响力太大,所以每次做出这些不懂装懂的事总是闹得全国皆知,为此经纪人经常为她收拾残局,苦不堪言。
  人有缺点才可爱,所以可当女神也可当女神经的千颂伊才能被万千的观众所喜欢。可生活不是偶像剧,我们不可能遇到一个有超能力的外星人救我们出困境,有的时候可以容忍无知,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无知不起的。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所写的:艺术家也好,手艺人也好,都是不能有错的,不够知识才犯错误。错误到什么程度,他和自己的称号便不相称到什么程度。
  知识,绝对是让人重拾信心,重建快乐的必备营养品。而人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太早与太晚的放弃都是放弃,都只会让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有一次上课时,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上课时,苏格拉底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此时的柏拉图很年轻,在学识上仍显稚嫩,但已表现出一个杰出人物所应具有的执着的精神。
  柏拉图在成为大哲学家之前和我们一样,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平淡无奇的,但不同的是那些看起来平淡、枯燥的重复学习,柏拉图都能认真对待、执着努力,甚至较真。这只是一个关于坚持求知的故事,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我们想说的,只是大家都可以像柏拉图那样坚持不懈,而不是对任何学习都浅尝辄止。
  知识切忌一知半解,渐行渐悟,渐悟渐懂,渐懂才能渐行。若只有一知半解之悟,定要谦虚行事,否则轻则闹笑话,重则出事故。
  小芸在读初中和高中时,英语成绩一直是让她引以为傲的,那时大家都认为试卷上的分数足以代表着一个人真实的英文能力,完全没有意识到英文真正的意义在于听说写,而不是考试。直到上大学小芸依旧以英语成绩好而自居,为此还在朋友圈中捡得一个英文流利的好名声。而声名是她自己有意传出去的,英文水平到底是几斤几两,她自己心里很清楚。表现之一,就是从不敢在外国人面前开口。
  八年前来到了上海,满大街的英文、日文、韩文让她眼花缭乱。衣食住行各方面,只要你想,就一定有锻炼英文的环境,她也曾信誓旦旦,铆足了劲要一头扎进早已虎视眈眈的几家欧美公司。
  结果,大家一定想到了,她的英语成了拦路虎,纵然是经验丰富、五官端正、气质佳也不管用,在以英语为绝对第二语言工作的环境里,口语不好如何与身边的同事交流工作,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外企面试的失败,是小芸遇到的第一次打击。
  小芸喜欢写作,并且出版了几本小说。而一知半解对她影响最深的那件事,发生在她第一本小说出版时。小说里有一个女主人公去面试的场景,因为面试中面对的是一个说英文的主管,小芸当时便开始纠结这场对话该用中文还是该用英文。最后决定只用一部分英文。
  结果,等书上市后,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说:“小说很好,也很难得。只是,作者如果英文不灵光就不要卖弄了,能看明白,却很不地道,很容易贻笑大方啊。”
  因为这一个留言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连锁攻击,小芸说,那时候她羞愧得都不敢再上网看那些言辞犀利的评论。仅仅是因为三四句英文,却让她恨不得此书能再版,然后快速删除这几句话。
  这件事对小芸打击很大,她为此痛苦了好一阵子。痛定思痛,小芸重新找回早已落满灰的英语学习资料,又在网上下载了美剧,天天跟着电视反复练习。一年后,小芸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知名广告公司,成了一名高级助理。她终于重新找回了自信。
  闲时小芸依旧坚持写小说,只是她说她再也不会不懂装懂,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不会去卖弄。小芸说,无知还要装有学问,很容易被人戳穿,而如果人们总是处于始料不及的打击之中,就会变得非常痛苦。但这并不可怕,只要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还会有。
  《理想国》中,柏拉图和格劳孔谈学习,他说有的人“暴露出自己的缺乏知识时却并不着急,若无其事地对待自己的无知,像一只猪在泥水中打滚一样”。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苏格拉底与其他哲学家们的对话,或许说辩论更为妥当。读时觉得这些哲学家们像在说绕口令,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翻来覆去争辩个几大章,针锋相对一点也不马虎。可他们辩论的最终目的并不都是想把自己的红旗插到对方的阵地上去,逞一时口舌之快,那是一个在混沌中求知的过程。
  还没有到达知识的彼岸,怎么可以中途收场呢?
  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人只要没有死,学什么都不晚。正是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这位企业家在45岁时还学习了一门新的外语。有知识就有希望,即使身处一次两次的挫败中,总是找不到方向的迷茫中,知识也总能带领你找到出口。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这是柏拉图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说出的影响深远的一句话。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都坚信,真理永远是第一位,后世的哲学家、政治伟人等都对这句格言进行了一系列的诠释。爱因斯坦曾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而列宁也鼓励人们“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求真知,他自谦地说自己无知,所以才求知。苏格拉底最忠实的思想追随者柏拉图说:“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最高明的。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上天赋予了人们思索的权力,人们用来寻求真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颇为尊重,可他却并不迷信权威,他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在阿卡德米学院里,亚里士多德经常与柏拉图争论,以至于柏拉图笑说他是“一头吃了奶就会踢母亲的小马驹”,以赞扬他对真理的坚持。比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物质世界是值得研究的,认识中有错误,也会有真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的知识”。
  也因此,就有了那个著名的师徒二人的小故事。
  柏拉图讲述自己对人的理解时,有个定论:“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于是,亚里士多德便想出了办法来推翻老师的理论。他将一只公鸡的毛全部拔光立于众人面前,和他的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这就是老师的‘人’!”
  亚里士多德敢于追求真理,后来者也同样敢挑战他。一千多年后,伽利略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落体试验,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便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这里想要讨论的并不是谁的理论更正确,而是想通过这些事例告诉大家,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面对自己质疑的东西,要勇敢地怀疑它。
  记得小时候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每期里面都有“郑渊洁和皮皮鲁的对话录”,就类似于柏拉图对话录的这种形式。郑渊洁的对话录里最多的是讨论关于教育的问题,有一句话大致是这样说的:如果老师能告诉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再去怀疑它,再想办法推翻那些结论,那我们身边会出现很多伟大的人物,教育就有救了。
  年轻的钱学森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学术丝毫不马虎,而且敢于坚持真理。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他刚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有一位长者提出反对意见,钱学森据理力争,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一位美国的记者正好把这个场景看在眼里,后来在报道里说:来自中国的一个年轻后辈竟敢与权威人士争论,而他的意见居然是正确的。
  当时,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在下面只是偷偷地笑,等讨论会完了他才告诉钱学森:“你知道刚才是谁在和你争论吗?那是大权威冯?米赛斯。但你的意见是对的,我支持你。”
  又有一次,他和导师争论问题,搞得冯?卡门很生气。之后,这位世界权威经过思考,认识到他的学生其实是对的。第二天早上,冯?卡门敲开钱学森的门,诚恳地给他行了个礼,然后说:“钱,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我错了。”
  冯?卡门教授的博大胸怀使钱学森十分感动,令他终生不忘。而这些真实的故事也说明了钱学森严谨治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在我们传统教育里,权威是不可挑战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但最好不要怀疑,尤其不要怀疑师长。于是,很多有天分的孩子在无数既定的条条框框里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都变成了由神童转向庸人的仲永。同时,人们又很容易对自己喜欢或尊敬的人唯首是瞻,只要喜欢就会盲目崇拜,因而不能客观地对待偶像,因为不论偶像做什么都不容置疑。
  于是,我们只能离真理越来越远。
  柏拉图在著作里总是以“苏格拉底式的反讽”方法进行辩论,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哲学家的辩论游戏。辩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要争输赢,而是在层层推进、不断找出矛盾点并推翻它的方式下,让真理不断浮出水面。这是柏拉图从苏格拉底那里继承来的辩论习惯,后者亚里士多德也将其发扬光大。
  在辩论的过程中,参与辩论者,甚至旁观者都可以发表意见,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用足够的论据来推翻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的理论,虽然苏格拉底总是占尽上风,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尤其在柏拉图后期的作品中,书中的苏格拉底已经由之前的咄咄逼人变得越来越客观,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让真理得到最大的呈现。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去追寻真理的人,即使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流芳千古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也要经历后人反复的评价与质疑。就像卡尔?波普说的: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也可以说是反柏拉图的。谁都有权利思考真知。
  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生物的我们,还是不要浪费属于我们的那一份思考的权利吧。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没有人是圣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哲学家们经常为某种观点争得你死我活,就连他们自己都会经常推翻自己的观点,不断否定,不断探索,所以人类才会有了真理。
  但有一点却几乎没有人有过异议,那就是对书籍的态度。关于书籍有多么好,多么有用,哲人、名人和伟人们已经说了太多经典永流传的话,就连几岁的小童都能随口说出几句,所以无须一一列举。
  一本好书的好处是什么,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不需要让人教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求知:知识带你走出痛苦的泥潭
不知自己的无知,是双倍的无知   /   003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   009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   014
信息轰炸的年代,用真知武装自己   /   024
柏拉图的男女平等与五四运动的妇女解放   /   028
灵魂不朽,智慧不老   /   033
永远不要嘲笑自己的梦想   /   038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   045
第二章 心境:别让负面恶劣心境占据你太多的快乐
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   053
平常心:才是真的快乐   /   060
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最好的方式   /   066
辩证法告诉我们:痛苦是可以转换的   /   071
我们所向往的幸福感   /   078
建立合理的欲望:别被物质牵着鼻子跑   /   085
同理心:换位思考   /   092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   /   098
第三章 信仰:心存希望是人一生重要的精神力量
意识不纯正,学识足以为害   /   105
凭信仰而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   /   111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   117
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   /   123
青年人面对的就业迷茫   /   129
领悟丰子恺的“人生三境界”   /   138
你崇拜的偶像又是谁?   /   144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   151
第四章 情感:美好的情感足以让人受用一生
美是真的光辉   /   159
对柏拉图恋爱理论的误解   /   164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   171
友谊与生活的关系   /   179
朋友能拓展你心灵的宽度   /   183
美德也包含对父母的爱   /   190
心灵之爱,恒久远   /   195
退一步,你会看到别样的美   /   200
第五章 修炼:让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
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   209
教育的方向决定每个人的行为性质   /   214
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   /   219
天才很少,学习总是循序渐进的   /   223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   230
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   236
造就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灵魂   /   242
和谐之美:永远都比你想的更美   /   250
附录   /   25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