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李学勤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5838
  • 作      者:
    杨朝明主编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李学勤卷》按照“走出疑古时代与古史重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孔子之集大成”“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孔子思想的传承与传播”等先秦史的重大问题编排,反映了李学勤先生的学术成就,体现了他的学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学勤(1933—),出生于北京。当代杰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与古文献学家。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夏,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5—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起,人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04年起,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08年起,担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2013年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2014年9月获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主要著作有《失落的文明》《走出疑古时代》《周易溯源》《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文物中的古文明》《夏商周文明研究》《三代文明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李学勤卷》按照“走出疑古时代与古史重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孔子之集大成”“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孔子思想的传承与传播”等先秦史的重大问题编排,反映了李学勤先生的学术成就,体现了他的学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走出疑古时代
  1.疑古思潮的几个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疑古思潮最盛的时期,而疑古则有着相当久远的根源,疑古思潮中的不少著作,已经把这一点反复说明了。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有好几次流行疑古的风气,各有代表的学者和作品,就其成果的承袭来说,确有一贯的脉络。但是,各个时期的疑古之风,其历史、文化的背景互不相同,绝不可一概而论。
  [1]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7页。
  [2]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3]同上,第61页。
  [4]顾潮:《顾颉刚年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页。
  [5]李学勤:《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人文杂志》增刊《先秦史论文集》,1982年。
  [6]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第383页。
  疑古之风的首次流行,是在宋代。北宋庆历以后,学风丕变,如王应麟《困学纪闻》所云:“自汉儒至庆历间,谈经者守故训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新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士梗。”宋儒之学的一般特点,是以义理之学取代汉唐的注疏之学[1],从而能摆脱注疏的约束,直接考察作为经典的古书,自行裁断。集宋学大成的朱子,便是富于这种精神的,其流风遗韵直至明代。
  疑古之风的第二次流行,是在清初。清儒力反宋学,而于辨伪书方面则继续了宋人的统绪。他们所辨古书,每每同反对宋学有关。例如阎若璩等指摘古文《尚书》,宋儒津津乐道的《大禹谟》十六字心传便失了依据;胡渭等批评河图洛书,也是针对周敦颐以至朱子的学说。清人崇尚门户,先以汉学反对宋学,接着以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刘逢禄作《左氏春秋疏证》等例子,是大家熟知的。
  到了晚清,今文经学与变法维新的进步思想结合起来,这一趋向,在龚自珍学说中已见其端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然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2]这一学派魏源著《诗古微》《书古微》,邵懿辰著《礼经通论》,等等,都主张辨伪,梁氏书中已有详述。至于其最典型的人物著作,自推康有为及其《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书指出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受廖平影响,“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政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3]。我们却不能说廖氏也有像康有为那样的变法维新立场。由此可见,不可以把当时的今文学派同变法维新完全等同起来。
  康有为的著作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疑古思潮有颇大影响,可是两者的思想性质实有根本的不同。康有为和其他今文经学家一样,把孔子推崇到神的地位,后来力倡建立孔教,20年代的疑古思潮则与此相反。顾颉刚先生1924年在一则笔记中说:“我们今日所以能彻底的辩论古史,完全是没有崇拜圣人观念之故。这崇拜圣人的观念须到今日伦理观念改变时才可打消”[4],这与康有为的孔教刚好对立,有很不同的历史背景。无论如何,龚自珍到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和20年代兴起的疑古思潮,都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我曾说“今文学派作为思想史上的思潮,其进步意义应予以充分肯定”[5],即指此而言。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不可低估的中国古代文明
走出疑古时代与古史重建 / 3
一、走出疑古时代 / 3
二、通向文明之路 / 14
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 / 53
一、被低估了的中国古代文明 / 54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长度 / 58
三、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 83
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广度 / 94
五、中国文明发展的高度 / 117
重写学术史 / 140
一、学术研究的“发现时代” / 140
二、出土文献与古籍整理 / 153
三、对古书的反思 / 160
四、辨伪的检讨与新认识 / 172
五、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 175
第二编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
孔子之“集大成” / 215
一、儒学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 / 215
二、孔子与古代学术的新时代 / 231
三、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流 / 255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 / 262
一、先秦儒家典籍再认识 /262
二、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史研究 /303
孔子思想的传承与传播 / 325
一、孔氏家学与汉晋时期的儒学 / 325
二、对宋明理学及清代朴学的比较研究 / 350
三、国学与当前的“国学热” / 393
四、国际汉学研究 / 399
编选引用参考文献 / 403
李学勤先生学术年谱 / 422
编选后记 / 4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