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的社群意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37317
  • 作      者:
    孙艳萍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孙艳萍,浙江宁波人,1975年4月生。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任教于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要教授《英语文学名著精读》(省级精品课程)、《英美文学导论》和《英语专业四级》等课程。2007年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修;2012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已在《外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第十八届“董氏基金”优秀成果论文奖、浙江省第一届外国文学优秀论文奖等荣誉;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多个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的社群意识研究》以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光辉灿烂”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西方哲学、社会学、英国文学传统和文化研究中社群意识的演变,揭示作家为当代英国把脉出的各种离群症状,从个体自我认同、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社群建立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四个层次反映作家建构当代社群文化的愿景和努力,归纳其社群意识所包含的爱、共同理解、勇于实践、尊重历史等道德要素。
展开
精彩书摘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的社群意识研究》:
  《坎特伯雷故事》的主框架就是有关复活节期间的一次朝圣旅行。作为一种宗教活动,朝圣在宗教信仰至上的中世纪欧洲具有普遍而深刻的象征意义。朝圣既是人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又是宗教群体性生活的主题。进一步说,中世纪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要把几乎所有不同阶层、不同教养、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朝圣旅程也许是唯一能够实现的场合。乔叟笔下的香客们职业不同,经历迥异,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大相径庭。他们来自各个社会阶层,有骑士、修士、托钵僧、商人、医生、海员、农夫、律师、地主、磨坊主、管家、厨师、差役等等。他们来自当时英国几乎所有的主要行业,从而形成了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其次,《坎特伯雷故事》的主旨是基督教文化中人们共同的生命诉求。作品中,朝圣发生的时间是在复活节期间。基督教的朝圣象征着悔罪,尤其是在复活节节前大斋期的朝圣,都是以悔罪为目的的,所以“悔罪和通过悔罪实现和解事实上是乔叟整部作品的主旨”。③这一观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从基督教的观点看,人类是失去了家园而在尘世上接受惩罚的罪人。为了重返人类最初的家园,人就必须赎罪。通过朝拜圣徒可以实现赎罪的目的,因为在基督徒的眼中,人们可以向圣徒祈求,而圣徒能将人们的祈祷转呈在神的面前。基督教的这种教义无疑是把人群体性的视为向上帝回归的香客,回到伊甸园成为朝圣者共同的生命诉求。朝圣是表达《圣经>思想的精神旅程,乔叟以此为框架,巧妙地把各个故事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重要的是,人类集体地寻找精神归宿的神圣历程这一主题也成为后世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
  再者,《坎特伯雷故事》不是独白式的统一,而是有机的艺术整体。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乔叟没能完成全书的撰写,也没有文献表明乔叟最终确定了各个故事的顺序。不过,从大体敲定的分组和顺序来看,《坎特伯雷故事》绝对不是一部松散的故事集。乔叟按照主题和人物间的关系,注重对故事讲述者的塑造,通过精心设计,在朝圣的大框架之下,把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结合成一个关系密切的艺术整体。实际上,乔叟正是要把英国社会浓缩在书中,把各阶层的人一一展现,全方位反映英国社会和思想意识。《坎特伯雷故事》也因此被公认为一部中世纪后期英国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杰作。
  最后,朝圣群体是动态的,朝圣个体间是平等的。《坎特伯雷故事》的朝圣队伍是在旅途中不断壮大起来的。同时,香客们讲的故事是有要求的,必须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香客们有两个目标:精神目标是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朝圣,世俗目标是为在归途中获得一顿饭的奖赏而竞争。坎特伯雷和伦敦则分别象征着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这样,世俗生活和精神旅途的矛盾、人文追求和宗教意义的冲突从一开始就跃然纸上,并贯穿全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朝圣旅程所特有的宗教意义,不同阶层的人能够或多或少地把身份和等级观念暂放一旁。乔叟笔下的叙述者们是个性化的人物群,既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又拥有充分独立的主体意识。香客们在朝圣旅途上各抒己见,用故事表达他们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在朝圣这个动态的群体中,乔叟的香客们拥有了在其他场合所没有的相对平等的话语权。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西方社群意识的传统和当代语境
第一节 何为“社群”?为何“社群”?
一、何为“社群”?
二、为何“社群”?
第二节 “希伯来圣经”中的社群意识
一、从“希伯来圣经”说起
二、正典语境中的社群经验
第三节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社群意识
一、古希腊时期的社群观
二、中世纪神学中的社群观
三、黑格尔的社群观
四、上升为社群主义的社群观
第四节 英国文学和文化中的社群意识
一、群体的宗教叙述,共同的生命诉求——《坎特伯雷故事》
二、英国文学的乌托邦情结
三、英国文化理论中的社群意识
小结

第二章 “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社群意识的式微
第一节 光辉灿烂的道路何在?
一、人际关系疏离
二、道德失序
第二节 自然的好奇心还有吗?
一、娱乐的世界
二、模拟的世界
三、失却的好奇心
第三节 兽角门?象牙门?
一、信仰缺失
二、碎片意识
三、终极意义的不确定
小结

第三章 “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社群意识的建构
第一节 社群意识观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
一、是性别对抗还是社群认同?
二、完整的自我意识
三、平等的他者意识
四、辩证的动态意识
第二节 血缘社群的建构——家
一、女性知识分子的母爱情结
二、从生命历史探求社群存在
第三节 民族社群文化的建构
一、英国文学与民族认同
二、追随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三、重新梳理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小结

第四章 “光辉灿烂三部曲”中社群道德的主旨
第一节 社群的纽带——爱
一、自爱
二、亲情
三、友情
四、神爱
第二节 崇敬历史,直面现实
一、崇敬历史
二、曾经美丽的乡村
三、编年史家的重任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