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务实与求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1018
  • 作      者:
    何青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何青,女,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先后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研究。目前,独立主持科研项目8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先后在《教育研究与实验》、《高等工程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被评为全国首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新能力是个体在改造环境中主体性的展现和智慧的进发,是人的本质力量。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根据研究的目的与需要,充分运用已有资源,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本质的界定,探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提供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我国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不仅是实现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世界各国都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说法.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创新的历史。如果说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创新能力则是人类的本质能力,从个人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更新到社会文化发展,无不与人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一)研究缘起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培养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教改之根、科研之本”②,大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1.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③形态兴起,知识和创新已成为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农业社会以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为生产力基础,人们依靠对土地的占有获取巨额财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工业经济时代以大量投入的资本、能源和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为特征,科技进步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达40%以上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的有效生产与应用被视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根基,不但决定了财富的来源,也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机器设备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并非一成不变固化的知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出了新界定,知识应包括四种类别:事实知识(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指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原理知识(关于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指产生某些事情和发生某些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性认识;技能知识(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即知道实现某种计划和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技巧等;人力知识(关于人力资源的知识),即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可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依靠知识增值,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并创新知识的创新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所谓创新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具有品德好、知识博、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不同的社会实践和认识领域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③,创新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对问题高度的敏感性、观念的高度流畅性(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智商中常以上、人格特征显明、豁达的态度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起点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起点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范围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创新
(二)创新能力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创新与创造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创新品质、创新思维
三、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程序
二、研究架构与变量界定
(一)研究架构
(二)变量界定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对象
五、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手段
(一)项目分析
(二)信度检验
(三)效度检验
(四)因子分析
(五)模型验证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
六、研究工具的发展
(一)基本资料表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分量表
(三)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
(四)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
(五)个体动机影响因素分量表
(六)研究生创新产品表现分量表
(七)问卷整体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结构特性分析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分量表分析
(三)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分析
(四)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分析
(五)研究生创新能力个体动机分量表分析
二、不同背景研究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二)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四)个体动机影响因素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五)研究生创新产品分量表上的差异性分析
(六)不同背景因素对各研究变量的差异分析事后检验汇总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信效度分析与适配度的检验方式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学校环境影响因素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五)个体动机影响因素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一)初步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二)模型修正
(三)模型解释
五、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假设验证汇总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培养建议
一、结论
(一)模型验证结论
(二)各分量表结论
二、培养建议
(一)更新培养理念,突破传统局限
(二)培育导师队伍,增进师生交流
(三)改进培养方式,强化问题意识
(四)改善培养条件,加大投入力度
(五)营造学术氛围,激发个体动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