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为什么要读书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478414
  • 作      者:
    叶圣陶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可复制的百年大师,受益终生的家风学养课,堪称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书房。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运气;好学养,是世代传承的珍贵财富! 筛选出百年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再现每位大师的智慧、气节与风骨。读懂民国大师们纯粹而伟大的灵魂,共同汲取那份超越时代的力量。 叶圣陶是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语文史上的泰斗级人物,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也是一位伯乐,其教育理念至今振聋发聩! 真知灼见、金石之声、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能够永久流传于世的,除了伟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辉。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有明显的教益。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著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叶老一生从事语文教育和教材编写工作,是著名的文章家和文体鉴赏家,他与夏丏尊、陈望道、朱自清等有关阅读和写作技法的探讨曾在青少年读者中间产生广泛影响。叶老为文素以平易谨严著称,说理透辟,语言凝练,可以说每篇皆是现代语体的典范之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家,每个人都是一座丰碑,都是一个教育宝库。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思考得深入透彻,写下了大量文章。
本书把这些谈教育、学养的文章结集而成,选取了叶圣陶的知名作品,从众多方面阐述了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凡是关心当前中国人的修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如何写作文(一)
我们试问着自己,最爱说的是那一类的话?这可以立刻回答,我们爱说必要说的与欢喜说的话。我们有时受人家的托付,代替传述一句话,或者为事势所牵,不得不同人家勉强敷衍几句,固然也一样地能够说,然而兴趣差得远了。要解释这个经验的由来很容易的。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大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至于传述与敷衍,既不是表白,本来不必鼓动唇舌的,本来不必而出以勉强、兴趣,当然不同了。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这关于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关于作文的启示。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动手去写。从反面说,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勉强写作的事确然是有的,这或由于作者的不自觉,或由于别有利用的心思,并不根据着所以要写作的心理的基本。作者受着别人的影响,多读了几篇别人的文字,似乎觉得颇欲有所写了;但是写下来的时候却与别人的文字没有两样。至于存着利用的心思的,他一定要写作一些文字,才得达某种目的;可是自己没有什么可写,不得不去采取人家的资料。像这样无意的与有意的勉强写作,所犯的弊病是相同的,就是模仿。我们这样说,在无意而模仿的人,固然要出来申辩,说这所写的确然出于必要与欢喜;而有意模仿的人,或许也要不承认自己的模仿。但是,有一种尺度在这里,用着它,模仿与否将不辩而自明,就是“这文字里的表白与感兴是否确实是作者自己的?”从这种尺度的衡量,就可见前者与后者都只是复制了人家现成的东西,作者自己并不曾拿出什么来。不曾拿出什么来,模仿的讥评当然不能免了。至此,无意而模仿的人就会爽然自失,感到这必要并非真的必要,欢喜其实无可欢喜,又何必定要写作呢?而有意模仿的人想到写作的本意,为葆爱这种工具起见,也将遏抑了利用的心思。直到他们确实有自己的表白与感兴的时候,才动手去写作。
……
如何写作文(二)
空口念着“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句标语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惟有源头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出来。从前两篇里,我们已经得到暗示,知道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若讲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明白得多,阅历得广,有发见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到这地步,再会说虚妄不诚的话么?我们欢喜读司马迁的文,认他是大文家,而他所以致此,全由于修业、游历以及伟大的志操。我们欢喜咏杜甫的诗,称他是大诗家,而他所以致此,全由于热烈的同情与高尚的人格。假若要找反面的例,要找一个生活空虚的真的文家,我们只好说无能了。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这并非如一个瓶罐,有一定的容量,乃是可以无限地扩大,而不嫌其过大过充实的。若说要待充实到极度之后才得作文,则这个时期将永远在可望不可即之中,终于不会来到。而写作的欲望却是时时会萌生的,难道悉数遏抑下去么?其实不然。我们既然有了这生活,就当求它的充实(这是伦理上的话,这里单举断案,不复论证)。但是在求充实的时候,也正就是生活着,并不分一个先,一个后,一个是预备,一个是实施。从这一点可以推知只要是向着求充实的路的,同时也就不妨作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呵。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天上向我眨眼呢!”这于他实在很有意思,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像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像与欢喜。大文家写出他每一篇名作,也无非是这样的情形。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习惯
如何写作文(一)
如何写作文(二)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珍惜自己和锻炼自己
读些什么书
新精神
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
语文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生命和小皮箱
受言
人生观
五足年了
说话与听话
慰念贫病作家
暴露
冲破那寂静
新年致辞
四个“有所”
血和花
自学成功的夏丏尊先生
第三章 教育与生活
怎样当好老师
供献给父母的
做了父亲
少年们的责任
高等教育所要养成的好习惯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
学习也要养成好习惯
德目与实践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受教育的与改革教育
教育改造的目标
工余随笔
受教育跟处理生活
第四章 爱好与修养
写那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
青年人的爱好和修养
文艺随谈
答复朋友们
关于谈文学修养
略谈音乐与生活
我们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