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长篇叙事小说。1924年6月,曾天宇奉党组织委派,秘密回到江西参加革命工作。他以办校的名义,大量吸收进步青年,积极培养革命干部。
1927年11月,曾天宇接受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指示,以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江西省万安县老家,与张世熙、刘光万、肖素民、文章等同志一道,组织农民武装力量,攻打国民党万安县政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一次攻打万安县城的战斗,未能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曾天宇与张世熙、刘光万、肖素民、文章等同志,没有气馁,他们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继续发动群众,不断地壮大革命力量,还主动派员上山,与井冈山上的毛委员取得联系,受到毛委员的大力赞赏和支持。
然而,由于武器装备严重不足,他们第二次攻打万安县城的战斗,又一次地失败了。
在这个时候,中共万安县委执行委员文章同志和中共长江局代表余球同志,突然遭到敌人逮捕,为了营救他们,曾天宇与张世熙领导农民赤卫队,巧设埋伏,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赢得了胜利。
在这时,陈毅同志带着井冈山上的一部分队伍,来到万安,给万安农民赤卫队送来一批枪支弹药,为万安农民赤卫队,改编为万安纵队,添色、壮胆、鼓励不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曾天宇与张世熙领导的万安纵队,如火如荼的时候,万安纵队领导,参加完军事会议,在返回宿营地的路上,他们与敌人打了个遭遇战,敌人抓走了万安纵队五支队里的领导,不久,这个万安纵队五支队里的领导叛变了,曾天宇与张世熙迅速指示,万安特科工委书记刘兴汉负责除奸。
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等待曾天宇与张世熙等同志的,是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多的斗争考验……。
作品从生活、工作、斗争、爱情、友谊、命运等各方面,揭示出了共产党的干部、曾天宇与张世熙等同志的、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塑造了一群忠于党、坚持全心全意地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生动感人的共产党员形象。
作品还塑造了其他一些干部的动人形象,很富有斗争和历史的气息。
小说结构严谨,布局清晰,描写细腻,引人入胜,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