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的力量:现代教育论丛(1)》:
2.脑是“社交脑”
人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完成意义的建构。脑是一个“社会脑”,它需要交流,不喜欢寂寞。脑保存信息的最好方式,就是立即运用这些信息,把它传授给别人。因此,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都有利于脑的学习。学习中的“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深度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但是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课堂还缺乏“真正的讨论”。
3.脑选择意义与快乐
“脑选择意义”,指的是脑要在它原有的经验中搜寻,如果所学的知识大脑里原来就有相关基础,那么它就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可能排斥。现在,脑科学家认为所有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依赖于先前的知识。教师不能一上来就把新东西教给孩子,而是要先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看看他们的大脑里有什么,然后将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
4.脑有可塑性
大脑的可塑性是人从生下来一直到老年都存在的,只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如今世界上对早期教育有一个定论——它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投
资领域。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一定要高度重视早期教育。
5.脑有敏感期
科学家们做了很多研究,认为脑有敏感期,比如语言的学习是有敏感期的。华盛顿大学著名教授帕特丽夏·库尔做过一个实验:使用各种语言对婴儿说“你多么可爱”,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测,发现婴儿的大脑里统计这些音素的图像是一模一样的;六个月以后,再用不同语言对他说话,他的反应就不一样了;过了一周岁,他只对母语的音素特别感兴趣,对其他语言就不那么感兴趣了。无论是语言的发展,还是运动的发展,都是有敏感期的。在敏感期里做这些事情,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脑活动的规律是律动的、张弛有度的。在课堂上,脑活动也有高效期、低效期。一般前10-15分钟是高效期,此时教师应该讲本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此后脑逐渐进入低效期,这时教师最好让学生做练习。临近下课时,教师要归纳演示一下重要的东西,课堂教学就会非常有效。课堂里的40分钟,每10分钟的教学内容最好要有变换,不能总是开展同一种活动。
6.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
第一,环境不安全、情绪不稳定,脑就不认知、不学习,因为脑是“情绪优先主义者”。一旦人有情绪,这种情绪就会控制理性。这时,“理性脑”打不过“情绪脑”。人既然是情绪优先,那么教师会不会识别、管理学生的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
上课时,教师的任何一个举止、表情,都会直接影响儿童大脑的活动。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用小老鼠做实验,发现整天受惊吓的小老鼠的海马体变小了,脑不发育了。因此,学校的学习环境应该充满关爱,而不要让孩子处于一种恐惧的情绪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