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前行的痕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005391
  • 作      者:
    戎章榕著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戎章榕,笔名戎戒、戎也,主任编辑,1957年出生,浙江慈溪人,现供职于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期刊协会特聘专家等。曾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办过报纸和杂志,作品曾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近百次:已结集出版《没有结束的逗点》《触摸西欧》《名镇名村览胜》等专著,参与编写的图书有《科学创新论》《台湾“民主政治”透视》《大陆新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世易时移,时过境迁,回望来路,留下的痕迹虽然深深浅浅,却是风雨兼程不懈的努力、人生路上难忘的印记。其间的人与事或然变化,但仍有回望的价值。“走进”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前行。《前行的痕迹》记录前行中的县域发展,也记录个人在前行中的成长。当然,还包括一种寄望,自勉今后保持在路上的状态,勤奋笔耕的状态,更祝愿全省的县域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取得新的跨越。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行的痕迹》:
  长乐:福州离海最近的城市——访中共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长乐,福州离海最近的城市。”这是_中共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在介绍市情时,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句话把长乐的地域特点和发展目标高度概括,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海洋,二是城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赢得了未来。福州市提出打造滨海新城新定位,长乐当仁不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同样是21世纪发展的潮流。
  不论作为福州城市的外延拓展,还是作为卫星城市,长乐都应当在福州的布局之中。福州滨江面海,在周边几个濒海县(市)中,长乐离海最近。为此,我们的访谈就从海洋开始。
  海洋:长乐的优势长乐位于闽江口南岸,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两面向海,是福州的门户,海风经长乐进入福州城内。
  海洋是长乐的优势,全市陆域面积仅6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则有3313平方公里,江海岸线长120公里。
  历史上,长乐因海而闻名,因海而兴盛。长乐别称“吴航”,简称“航”,由此可见与江海的渊源。长乐闻名天下,还与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有关。由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都是从长乐太平港扬帆起航,长乐作为开洋之地为世界所认知。郑和奋力推开了一扇窗,使得长乐的先民更早地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具备了开放的精神。长乐人为了生存,几百年来陆续踏浪而行,远涉重洋。目前海外乡亲有四十余万,其中旅美乡亲二十多万,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福州离海最近的是长乐,如今,长乐与福州的距离又拉近了。从福州的东绕城高速前往长乐,不到半个小时车程。吴贤德说,目前有沈海、福厦、机场、京福、福州东绕城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同时,随着2010年福州至平潭、福州至长乐国际机场铁路的开工,及规划中沿海客专、沿海货专的建设,届时长乐境内将有四条高速铁路经过,共设有七个站点,长乐由此进入高铁时代,未来区域交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谈到长乐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铁公鸡”的优势,不要说福州市,就是福建省也是屈指可数的。空中,长乐国际机场作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机场和首批对台空中直航点,现已开通七十多条国内外航线,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海上,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首批对台海上直航口岸的松下深水港区与闽江口洋屿港区,已建成泊位23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2个,年货物吞吐量超千万吨;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陆路,共同构成了长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促成了长乐的经济发达。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笔下“草根工业”的发源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长乐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同时,作为“回归经济”的发起地,长乐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2010年全市流量资金高达8500亿元,侨汇收入达到6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长乐下一步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长乐未来跨越发展的支点又是什么呢?吴贤德在谋划“十二五,,规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既要与福州市确立的滨海新城定位对接,又要发挥长乐的资源禀赋,他认为长乐的优势在于海,长乐的潜力也在于海。加大“海上长乐”的开发力度应当成为长乐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郑和当年掷地有声的感叹,在六百多年后的吴贤德的心中愈加得到了深切的回应——“海兴则国兴,海禁则国衰”。
  ……
展开
目录
访谈录
长乐:福州离海最近的城市
——访中共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
发展县域经济的“比”与“看”
——访中共柘荣县委书记薛理朝、县长冯静
县委书记的“三字经”
——访中共浦城县委书记陈国发
谋长远,业以翔致高打基础,民以安为本
——访中共厦门市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
平潭,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访中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清概
在推进海港新城建设中展示新形象
——中共福清市委书记陈春光、市长林贤访谈录

人物传
圆的人生轨迹
林型彪的二改其名
解读“金日”
一个女人命运中的五顿饭
一个人与一个工业园区
清华梦在“清华园”绽放
“二次创业”的三部曲
在造梦热土上实现抱负
风物志
“坦洋工夫”的文化之旅
蓝色的木兰溪
从“篁城科技”感知竹产业
兰花:价值连城新探寻
灵秀山水的温泉之乡
探访廊桥营造技艺之乡
食用菌博物馆见思录
江东古桥与江东鲈鱼r
客家族谱,在两岸对接中延伸
凝望客家母亲的雕像
春舞枝:舞出春天的美丽

特色篇
蓝色经济东山行
为了先行的纪念
——走进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
绿色之都
柚都工业潮声急
——平和工业园的观察与思考
城市建筑的“泰宁示范”
从“微波城”到“网商创业城”
现代山水茶都的嬗变
以生态优先促发展领先
——集美灌口镇走笔
建筑之乡的溯源与出路
骑行海沧的故事
重塑“朱子文化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