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痕迹》:
长乐:福州离海最近的城市——访中共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长乐,福州离海最近的城市。”这是_中共长乐市委书记吴贤德在介绍市情时,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句话把长乐的地域特点和发展目标高度概括,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海洋,二是城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了海洋,谁就赢得了未来。福州市提出打造滨海新城新定位,长乐当仁不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同样是21世纪发展的潮流。
不论作为福州城市的外延拓展,还是作为卫星城市,长乐都应当在福州的布局之中。福州滨江面海,在周边几个濒海县(市)中,长乐离海最近。为此,我们的访谈就从海洋开始。
海洋:长乐的优势长乐位于闽江口南岸,一面靠山,一面临江,两面向海,是福州的门户,海风经长乐进入福州城内。
海洋是长乐的优势,全市陆域面积仅6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则有3313平方公里,江海岸线长120公里。
历史上,长乐因海而闻名,因海而兴盛。长乐别称“吴航”,简称“航”,由此可见与江海的渊源。长乐闻名天下,还与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有关。由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都是从长乐太平港扬帆起航,长乐作为开洋之地为世界所认知。郑和奋力推开了一扇窗,使得长乐的先民更早地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具备了开放的精神。长乐人为了生存,几百年来陆续踏浪而行,远涉重洋。目前海外乡亲有四十余万,其中旅美乡亲二十多万,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福州离海最近的是长乐,如今,长乐与福州的距离又拉近了。从福州的东绕城高速前往长乐,不到半个小时车程。吴贤德说,目前有沈海、福厦、机场、京福、福州东绕城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同时,随着2010年福州至平潭、福州至长乐国际机场铁路的开工,及规划中沿海客专、沿海货专的建设,届时长乐境内将有四条高速铁路经过,共设有七个站点,长乐由此进入高铁时代,未来区域交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谈到长乐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铁公鸡”的优势,不要说福州市,就是福建省也是屈指可数的。空中,长乐国际机场作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机场和首批对台空中直航点,现已开通七十多条国内外航线,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海上,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首批对台海上直航口岸的松下深水港区与闽江口洋屿港区,已建成泊位23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2个,年货物吞吐量超千万吨;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陆路,共同构成了长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促成了长乐的经济发达。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笔下“草根工业”的发源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长乐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同时,作为“回归经济”的发起地,长乐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2010年全市流量资金高达8500亿元,侨汇收入达到6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长乐下一步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长乐未来跨越发展的支点又是什么呢?吴贤德在谋划“十二五,,规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海,既要与福州市确立的滨海新城定位对接,又要发挥长乐的资源禀赋,他认为长乐的优势在于海,长乐的潜力也在于海。加大“海上长乐”的开发力度应当成为长乐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郑和当年掷地有声的感叹,在六百多年后的吴贤德的心中愈加得到了深切的回应——“海兴则国兴,海禁则国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