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相逢青麻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947409
  • 作      者:
    柳木[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这部《相逢青麻渡》根本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生动曲折、纤丽典雅的文学作品,只能算是一根早已风蚀虫蛀的朽木,因为它诉说的那个年代本身就毫无色彩,甚至有些沉重、荒芜不堪。所以,它显得粗糙、僵硬、丑陋而原始。
  知青,这个一千七百万热血青年在那个动乱的岁月中留下的一个共同的名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束,却也是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尽管它已经变得苍暗寂寞凄凉而陈旧。
  这部书任凭风吹雨打,霜残雪虐,世人评说,只要它能把知青们为了理想而苦战奋斗,艰辛悲怆,痛苦彷徨,甚至绝望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展示给后人,便实现了作者柳木最大的心愿。
展开
精彩书摘
  《相逢青麻渡》:
  
  青麻渡是个地名。它坐落在东北大地辽阔的松嫩平原上,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屯子的地势稍高,土色的平房稀稀落落地在高大的杨柳树下连成一条极不规则的横线,从东到西,错落有致。
  几乎所有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不少杏树、李子树和海棠树。冬天刚刚过去,真正的春天还没到来,枯枝凋零下的小屯子显得十分落寞和凄凉,冷冷清清,除了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和犬吠之外,几乎是悄无声息,静得令人发慌。
  青麻渡的前面有个水泡子。水面不算大,因形似蛤蟆,故称蛤蟆泡子。泡子四周杨柳环绕,在高大的杨树映衬下显得特别幽静。
  蛤蟆泡子的南边是生产队大院。泡子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路把屯子和生产队连在一起。
  青麻渡的北面地势渐渐低洼到一望无际的大甸子。那是真正的荒野之地,光秃秃、苍茫茫,一眼望不到边。到处是裸露的盐碱地,既不生树木,也不长庄稼,荒凉而空旷,带有一丝原始的沧桑和远古的神韵。
  相传,在久远的过去,这里曾是查干花草原的边缘,属蒙古王公领地。那时,水草肥美,人烟稀少。每年夏天,丰水期一到,便有一条季节河横在这里,阻断了往来行人的去路,于是,便有人在这里扎起木筏摆渡过往行人,由于这一带遍地生长青麻,所以,这个渡口便有了青麻渡这个名字。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草原被开垦,植被遭到破坏,水位下降,草场退化,肥美的水草消失了,渡口荒废了。再后来,由于公路的出现,这里便断绝了摆渡的踪迹,只把青麻渡的名字留给了这个小屯子。
  屯子最东边靠近林带下边的四问破旧的土坯房就是知识青年集体户。有的地方叫青年点,也有的地方叫知青点,都一样,都是知识青年的家。
  房子太旧了,是解放前盖的,据说快四十年了,整个房子向西倾斜着,西山墙被一棵粗大的木头支撑着,看上去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泥抹的墙面上有些地方已露出土坯。房子在高高的林带下显得低矮、阴暗,和土地一样的颜色。房上压着一层厚厚的苞米秆,有风吹过时,便发出一阵窸窣的响声。
  集体户的前边是一片园地,中间的一条小道通往院外的小路。
  这是一九六八年创建的集体户。
  一九七五年春天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六八届老生只有周长江和关明霞两人,其余的几个知青都是七二年以后陆续转来和直接插队落户到此。目前,有六男五女,按标准只能算小户。
  虽然到了清明时节,天气依旧寒冷,特别是起早上工时,还要穿着冬天的棉衣。背阴处的残雪还在顽强地坚挺着,散发着刺骨的寒气,诉说着对冬天的眷恋。
  早晨真冷,穿着一件旧棉大衣,有时还不得不缩着脖子,再把腰间的麻绳紧一紧,干起活来才好受一些。然后盼日出,总希望那温暖的、殷红的太阳快点从遥远的东方跃出地平线,好能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暖意。
  太阳终于升起来了,火红火红的,好温暖啊!好像在寒冷的冬夜里走进了光明无比温暖如春的屋子里,身体自然地舒展起来,心情格外畅快。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凄风苦雨中开始了我的知青梦
第二章 新奇而快乐的集体户
第三章 知青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青麻渡
第四章 苦涩而浪漫的日子
第五章 多事的秋天
第六章 寒冷的冬夜一点儿不寂寞
第七章 残酷的现实让我迷茫
第八章 苦涩而艰辛的生活
第九章 一幅油画差点让我成为反革命
第十章 苦中作乐的知青
第十一章 看到了希望
尾声 再见青麻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