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可以休息了我与《世界文学》几位同事合编的《外国文学插图精鉴》在交稿多年之后,终于出版了。前两天拿到快递送来的样书,翻看之后,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因为在等待多年之后,我对此书的出版几乎已经不存希望,而且从多年前给我看过的校样判断,即使按那个样子出版了,也只会是设计低俗、乡气十足的一本拿不出手的烂书。但是在将重新装帧设计、印制讲究的《精鉴》把玩了几天之后,我深感此书迟出反倒是件好事了,因为它搭上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六十周年社庆的豪华列车,否则怕也不会得到巨资补贴,彩图几占一半,大三十二开,六百多页,全部铜版纸,售价才一百五十元,完全可当作一件objetd‘art(艺术品)赠给亲爱者。
我更要深切感到庆幸的是,我们《世界文学》编辑部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团队,大家除了对各国文学有所专长之外,还都继承了鲁迅的传统,特别关心插图艺术。所以当年出版社表示有出版这样一本书的意愿之后,大家都乐于出力,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拿出了原作的照片、复印件与有关的文字材料。我记得自己是怎样一次次顶着烈日去北京图书馆借书,还为借到有巴金签名的赠书而欣喜不已。归还巨型画册时,我还会受到负责任的馆员的逐篇查对,以防遇到一个认为“窃书不算偷”的孔乙己。自己当时虽年已不少但气却犹盛,不怕受到美术界内行的耻笑,挥笔写了一篇足足有三万字的序言,纵述了插图艺术的历史沿革,以与书中按文学史发展为经脉而介绍的东西方文学插图相互交织,给读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概念。这本书从古埃及的《亡灵书》、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开始,到《小王子》、《老人与海》为止,共介绍了两百部外国文学名著的两千余幅插图,而且还附有作家、画家介绍,相应作品选段(如《鲁拜集》),与有关的轶事掌故(包括我们老《译文》的第一任主编鲁迅先生亲自执笔的对柯勒惠支《织工》的介绍),并且还附有我们这些编写者点到为止式的评论,其中有些现在看来还写得蛮风趣,没准能博得心灵相通者的会心一笑呢。
插图的作者中自然少不了多雷、菲茨与克鲁克香、比亚兹莱、肯特、埃里克·吉尔、艾岑贝格、麦绥莱勒、拉克艾姆、勃罗茨基、窦布仁斯基、什里马诺夫这样一些可称专业的插画名家,而且还包括像德拉克洛瓦、泰纳、杜米埃、米莱、马奈、毕加索、马蒂斯、马约尔、夏加尔、克里姆特、达利这样的艺术大师,他们只是偶尔在装帧、插画方面牛刀小试。至于作家为自己的作品所作的插图,如威廉·布莱克与萨克莱的,还有乔依斯(为布鲁姆)、圣一埃克苏佩里(为小王子)为自己笔下人物所设计的造型,我们亦尽量予以搜寻与介绍。对于不同艺术家对同一部名作(如《十日谈》)、同一个艺术形象(如堂吉诃德)、同一个精彩场景(如安娜·卡列尼娜观看赛马)的表现,我们亦都一起列出,以供参看比较。在插图艺术各种表现形式上,不论是油画、水彩、铜版、白描还是木刻、雕塑、剪影,我们也尽可能予以收入。这本书的问世真使我自己有如释重负之感。
看来,年近八旬的我,终于可以像亲人嘱咐的那样,去“安心休息,颐养天年”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