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1921-2012)》:
日本、法国和俄国,在不同时期,为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但这种渠道又是间接的,国人所能获知的马克思主义都不是来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转手自他国得来的学说,必然会沾染上“二传手”的特性,“二传手”的马克思主义水准决定了初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水平。第二,实用性。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一直怀着急切的救亡图存理想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马克思主义一开始进入中国,就是行动的指南,而非空谈的理论。第三,选择性。当时思潮泛滥,主义横行。“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本身就是模糊的,其使用者出于各自的立场对“社会主义”进行种种言说。对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将其与其他种种社会主义混为一谈,便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中国人接受的主要是唯物史观,而非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实用性的指导下,以其成功的实践和具体而有说服力的理论力量,使中国人在种种理论、思潮和学说中最终选择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庞大体系,中国人也进行了选择。这一时期的中国人主要选择的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唯物史观,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同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相伴进人中国这一事实有着莫大的关系,也关涉中国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的因素。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