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书房:徐风散文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6694
  • 作      者:
    徐风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紫砂文化研究者。已出版长篇小说《国壶》《公民喉舌》《浮沉之路》《缘去来》等4部,紫砂系列小说《东洋记》《壶王》《壶道》《壶殇》等多部。散文集《天下知己》、《守住心灵》等。主编大型文集《名人笔下的宜兴》等多部。近年致力于紫砂文学写作,著有非虚构长篇紫砂文学作品《花非花》、《尧臣壶传》、《一壶乾坤》、《读壶记》等。被誉为当代紫砂文学的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三次为徐风召开作品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多次刊载对徐风作品的评论文章。在当代文坛具有一定影响。 作品屡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五届全国报告文学奖、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19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第三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蝉联第二、三、四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第三、五、七、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小说《缘去来》《壶王》《壶道》等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现居陶都宜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四辑:行与思、术与道、地与气、水与舟。近70篇。徐风散文以书卷气和充满智性的书写见长。在他笔下,家乡江南的草木氤氲;千年陶都的文脉悠长。无论历史、山川、风情、人物,皆呈现出鲜活的色彩,绵密的质感,暖心的温度。徐风视清丽温婉的“诗画江南”为创作的富矿,其感恩的笔触,细微地描摹了滋养他的烟雨南国、稼穑地气。情感则饱满而节制,充满体恤和悲悯。其间紫砂文字,尤为文坛壶界称颂。凡大师名匠、传世美器,艺涯沉浮、挽歌雅奏。由他道来,气韵充沛而传神,且真谛洞见。作为紫砂文学的耕耘者,他的行文有如紫砂质地一般温润、灵动、质朴、内敛。流淌着茂密的诗意,亦见力透纸背的苍茫。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经历了最初的高原反应之后,我厌食,无法入睡;浑浑噩噩,打不起精神。以我不够强健的躯体来感知高原的艰苦,也许是以卯击石。但我无比珍惜这些契入生命深处的感受。在漫漫的唐蕃古道上我不断见到满面风霜、衣衫褴褛、用身体丈量生命的朝圣者或日信徒,我默默向他们行注目礼,我无法不动容,佛教把大千世界万世千载归结为“苦”,是为警喻世人,要对现世人生有恐惧和厌离之心,这样才可以有决心不贪恋生命物欲,立志脱度苦海。我不能肯定血肉之痛与精神之累,到底哪个更苦呢?尼玛江才,玉树本土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告诉我,如果没有来自信仰的支撑,人是很难在高原上生存下去的。
  我终于知道,是一种叫信仰的东西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全部。它像天地一样广袤辽阔,像江河一样永不千涸。也许我一时还无法解读那种信仰的内核,但我知道,它上接天脉,下通地气,他们的呼吸连接着大自然的心跳,由此,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物质匮乏皆不再被理解为苦难。
  因为,在他们眼里,大自然的一切,包括风霜雨雪、飞禽走兽,都是人类的朋友。人是不能征服自然的,人可以做的,就是认读自然,亲近自然,把自己融入自然,从而找到生存的契合点。朗朗乾坤,天地分明;鸟有鸟道,虫有虫道。人是最后才来到世界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鸟虫豸兽都有自己的路了,人的路会不会阻挡它们的路呢?哪怕对一条草虫,人也应该心生敬畏。万物有灵。这是玉树的朋友以虔诚的口气告诉我的一句话。后来我知道,这也是藏地本土的古老宗教——本教最核心的教义。在玉树,随处可见供奉于山巅、湖畔的牛头与羊头,堆垒于路旁或垭口的玛尼石,插在屋顶或门楣之上的松柏与艾草,寺院前飘着青烟的煨桑,连天而起的印满祷文的五彩经幡,等等。这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和民族气质的、独属于藏传佛教的图腾与信仰,汇聚成一种巨大的气场。它滋养一个民族,让每一个感知、参透它的人心智清明、精神爽朗、体魄健壮。
  如同一条奔流的大河,它的每一朵浪花都具有山川草泽的本性。
  在藏地先民有限的认知体系里,他们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按照自身的感受,拟人或者拟物,赋予灵魂、思想、感情和意志,于是在玉树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各种自然神灵,遍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条哈达、一件藏袍、一首歌、一碗酒、一场祭祀里,你都能感受到诸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大山巨川、古树怪石、飞禽走兽等等无所不在的神之灵性。
  我是一个从寸土寸金的江南来的汉人,我只知道周围的人都在拼命挣钱。
  就是农民,他一锄头挖下去必须有一锄头的效益。否则,锄头一扔,坚决不千。方言里说,打来骂来,蚀本不来;没法干的事,就叫没交易。约定俗成的民间价值规范,从容地操纵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物质的丰腴和精神的千瘪,像我们周边不太干净的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所以我在玉树的嘉那玛尼城见到用26亿块玛尼石垒起的“圣山”,顿时生起无限的感慨。26亿块,只是一个约数。每一块玛尼石上,都刻着六字真言。一个老百姓的一生,如果能在这无上的圣地捐一块玛尼石,那他就圆满了最大的一件功德,相当于吾乡的大伯在锄地的时候挖到了一麻袋黄金。而黄金与玛尼石放在一个玉树的藏人面前,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钱财是身外之物,玛尼石却关乎人的今生来世。一个风尘仆仆的藏族老人从我面前走过,当他把一块刻满经文的玛尼石轻轻安放到玛尼堆上的时候,已然是泪流满面。陪同人员说,看见了吗,他在玛尼石上刻了一百张嘴。意思是他的家人遭到了口舌的诽谤,让别人去说吧,那些口舌不过是风刮过而已。
  给远方的亲人祈福,有平安经;亲人亡故了,有度亡经;送给老人的,是长寿经;献给那些误入迷途的朋友的,有解脱经。等等等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行与思

南洋的脚印
春风沉醉的夜晚
有一种气场叫信仰
一个作家的永生
那一片青色的传奇
那一道清澈的目光
文学与环境
一种救赎
在闽南
想要的生活
第N个清明
同林鸟
相忘于江湖
灵山记
满地书香
桥与河
一个小镇


第二辑   术与道

大师在哪里
百姓的壶

高山仰止
青蛙荷叶壶
水常流,花常开
吕家壶
传馨
沉香
金缕曲
佛骨仙心
白头吟
大美婉约
火凤凰
相怜得怜  相偶得藕
仿与放
美人壶
悬壶物语
作家与紫砂
在那波涛尽头处
答客问
静远堂
好久不见刘小酩

第三辑   地与气

嬗变之年
一束日记
车与路
在名人家做客
俗世情怀
阳羡赋
地气
西渚·果
奢侈 
父母的医道
挑水记
旧事记
吃茶的心情

第四辑   水与舟

盛开在灵魂的穿心莲
仁者寿  丹青仙
清风柳韵
秘籍与绝技
莽原上的篝火
草木本心  
元韵风骨
腕下春秋
法度与性情
刘三馆
寒香
地气与自觉

代后记:
我的南书房         徐  风
代跋:
徐风散文艺术论     范培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