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磷光Cu(I)/Re(I)配合物的合成、性质与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701359
  • 作      者:
    司振君主编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磷光Cu(I)/Re(I)配合物的合成光学性质与理论研究》应用十个二胺类配体合成了九个Re(I)配合物和十一个Cu(I)配合物。研究发现这些Cu(I)/Re(I)配合物具有在高效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中进行应用的潜力。最后,在B3LYP/LAN12DZ水平上对部分Cu(I)/Re(I)配合物的基态几何和吸收光谱进行理论模拟。主要内容如分为两部分:
  (1)基于Cu(Carl-Pybm)和Cu(OXD-Pybm)的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最大亮度分别达到8667ed/m2和5543ed/m2。并且用Re(Carl-Pybm)、Re(OXD-Pybm)和Re(Dienpp)作为发光中心还可以获得白色有机电致磷光,其中基于Re(Dienpp)和CBP形成的基激复合物的器件可以发射出CIE坐标为x=0.35,y=0.32的白光有机电致磷光。另外,基于Re(Dppp)的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的最大亮度和峰值效率分别为:6249ed/m2和14.2ed/A。
  (2)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Cu-ABPQ、Re-Phen、Re-eyph、Re-Ln(n=1~4)及Cu-Ln(n=1~4)的基态几何和UV-Vis光谱进行了理论模拟,并分析了配体的结构对其基态结构和UV-Vis光谱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2.5  重原子效应
  2.5.1  赝势从头算方法
  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方法是基于非相对论量子理论、Born—Oppen–heimer近似和单电子近似,而不借助于任何经验参数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实质是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从HFR方程出发,适当地选取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去模拟分子轨道.计算时,先选定基函数,对HFR方程所涉及的全部单电子积分和双电子积分都进行严格地计算.
  利用从头算方法解决分子的电子结构问题,对于含有n个电子的分子,计算机时(CPU)将与成正比.对于过渡金属元素而言,其电子数目多,内层电子与价电子性质差异大,相对论效应对于价层电子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节省计算机机时,对于重原子内层化学惰性电子用有效核势代替,并考虑相对论效应的影响,从而更加合理地解释价层电子化学性质.
  由于全电子从头计算方法工作量巨大,很多化学上有意义的体系,尤其含重元素的体系,目前还很难用全电子从头算法完成计算.于是发展了很多简化的从头计算方法.其中,赝势价轨道从头计算法(简称为PV—Abini–tio)是简化含重元素化合物等较大分子从头计算的较好方法之一,它与全电子从头计算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原子实电子的处理上,即实电子和价电子区别对待.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分为价电子和除价电子以外的内壳层电子.我们把价电子以外的内壳层电子和原子核统称为原子实,把价电子与原子实的作用统统归结到原子实部分做近似计算,而把注意力放在价电子上,对价电子完全按从头算方法进行严格计算.由于重原子的实电子数目大,所以PV—Abiniti0法比AE—Ab initio法更适合含重元素的分子体系.
  赝势法简化从头算的实质就是实电子和价电子进行区别对待.Mc Weeny的电子分组理论是实价分离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所有公式都是在强正交条件下得到的.其主要意义是在理论上揭示了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处理的可能性.该理论除了分组带有一定的近似性外,再没有引进新的近似,在组间电子迁移很小时,理论是准严格的,可以作为赝势能的理论基础.实电子基本上定域于原子核周围,价电子很少在原子实内出现;在能量上,原子实电子的能量要比价电子的能量低得多.这种空间上的分离和能量上的巨大差异,使在一般化学反应中价电子和实电子之间迁移极难发生.
  ……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1.1 有机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1.2 有机光致发光的基本概念
1.2.1 基态和激发态
1.2.2 跃迁
1.2.3 荧光与磷光
1.3 有机磷光材料的应用研究
1.3.1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1.3.2 光学式氧气传感材料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1 薛定谔方程
2.2 电子相关作用
2.2.1 组态相互作用
2.2.2 微扰理论
2.3 密度泛函理论
2.4 电子激发态理论
2.5 重原子效应
2.5.1 赝势从头算方法
2.5.2 基组的选择
2.6 电子光谱理论
2.6.1 Franck-Condon原理及其量子力学表述
2.6.2 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功能化二胺类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3.1 研究背景
3.2 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3.3.1 配体的合成
3.3.2 配体结构表征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u(I)/Re(I)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Cu(I)/Re(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3.1 Cu(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3.2 Re(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4 Cu(I)/Re(I)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4.4.1 Cu(I)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4.4.2 Re(I)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4.5 Cu(I)/Re(I)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5.1 Cu(I)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5.2 Re(I)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6 Cu(I)/Re(I)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
4.6.1 Cu(I)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
4.6.2 Re(I)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
4.7 Cu(I)/Re(I)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7.1 Cu(I)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7.2 Re(I)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u(I)/Re(I)配合物基态结构与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Cu(I)/Re(I)配合物的基态几何
5.3.1 Cu(I)配合物的基态几何
5.3.2 Re(I)配合物的基态几何
5.4 Cu(I)/Re(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5.4.1 Cu(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5.4.2 Re(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5.5 Cu(I)/Re(I)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性质
5.5.1 Cu(I)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性质
5.5.2 Re(I)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性质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博士后工作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