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人传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32969
  • 作      者:
    [法],罗曼·罗兰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被称为“用音乐写小说”的人。代表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

傅雷(1908—1966)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学评论家,一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译笔传神。其翻译的作品共三十四部,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人间喜剧》《名人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又称《巨人三传》。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三位艺术巨匠历尽苦难与挫折,依然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历程。他们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对梦想、真理和正义的永恒追求,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奋斗不息的“英雄交响曲”。

展开
精彩书评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见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翻译家、作家 傅雷

傅雷先生的译笔是忠实而流利的,这是传记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

——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实秋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作家、翻译家 杨绛

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每个具有自由灵魂的人,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 茨威格

展开
精彩书摘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

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

(一七九二年手册)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

脸,到晚年皮肤才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

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

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1]头上的乱蛇”①。眼中燃烧着一

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

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狂野的光,所以大家总

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②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

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③他往往用忧郁

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

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的

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舍勒斯说:“他的

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

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

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

一八二五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

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

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

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

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

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

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野的眼睛变得加

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

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无异“李尔王”[1]。

① 以上据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二年时记载:一八○一年,车尔尼[2]尚在幼年,看到贝多

芬蓄着长发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着羊皮衣裤,以为遇到了小说中的鲁滨孙。

② 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

③ 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

焰逼人,可怕非常。

④ 克勒贝尔说是莪相[3]的面目。以上的细节皆采自贝多芬的朋友,及见过他的游历家的

记载。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

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4]①。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

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

父亲。

① 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注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5],直到二十岁时才

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

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

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

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6]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屋里,几

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

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

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

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

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

谁又比我更幸福?”①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

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肩负着

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

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

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

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

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

情绪。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

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

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

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展开
目录

贝多芬传

译者序………………………………………………………………………………2

原序…………………………………………………………………………………4

初版序………………………………………………………………………………6

贝多芬传……………………………………………………………………………9

贝多芬遗嘱……………………………………………………………………… 36

贝多芬书信集…………………………………………………………………… 39

贝多芬思想录…………………………………………………………………… 48

参考书目………………………………………………………………………… 51

附录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52


米开朗琪罗传

译者弁言………………………………………………………………………… 80

原序……………………………………………………………………………… 81

导言……………………………………………………………………………… 83

上编……………………………………………………………………………… 93

下编………………………………………………………………………………127

尾声………………………………………………………………………………162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166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168

第十一版序………………………………………………………………………170

“最近消失的光明”……………………………………………………………171

我的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173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三个死者》…………………………………………186

《夫妇间的幸福》………………………………………………………………196

《安娜小史》《战争与和平》…………………………………………………199

《忏悔录》与宗教狂乱…………………………………………………………210

《社会的烦虑》《我们应当作什么?》《我信仰的寄托》…………………217

《艺术论》………………………………………………………………………224

《通俗故事》《黑暗的力量》《伊万·伊时奇之死》《克勒策奏鸣曲》…232

《复活》…………………………………………………………………………242

托尔斯泰之社会思想……………………………………………………………246

“他的面目确定了”……………………………………………………………255

“战斗告终了”…………………………………………………………………264

托尔斯泰遗著论…………………………………………………………………270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回响…………………………………………………………275

托尔斯泰逝世前二月致甘地书…………………………………………………2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