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果我们错了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98855
  • 作      者:
    (美)查克·克洛斯特曼(Chuck Klosterman)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几乎人手一册的挑战思维方式之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13家国际媒体重磅推荐
内容包罗万象,包含从文学文化到音乐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能让读者通过一本书来了解当今文化领域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用有意思的知识,验证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作者借由这些知识,引出“如果我们错了呢”这个哲学问题。
思维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客观,在于发现。人类看世界的视角同样如此。

展开
作者简介

查克.克洛斯特曼(Chuck Klosterman)
美国知名作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以辛辣讽刺的笔触见长,极具思维启发意义。《如果我们错了呢?》是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作品一经出版便引起美国媒体界争相讨论。克洛斯特曼在书中通过这些知识力证,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
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通过谈论这些或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展开
精彩书评

全文都迸发着智慧的光芒,作者乐于把一个想法先颠倒过来,再进行思考。这本书成为时下流行的读书俱乐部之选毫不意外,因为它教会我们思考。——《科克斯书评》

克洛斯特曼在他的新书中引入了一系列启发人思维的思想实验,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幽默感和独特的好奇心贯穿于本书始末。他是时下文化圈中饱含批判精神的作者,这些也都使得本书令人印象深刻。——《出版人周刊》

大脑的旋转实验课,克洛斯特曼挑战着读者的固有传统认知,并且拓展着读者的思维界限。集幽默与启迪思维为一体的畅销书作家,克洛斯特曼名不虚传。——《图书馆周刊》

启发人思维的哲学课,不得不读!——《纽约时报》

作者的知识面令人折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就认同了作者倡导的思维方式,受益匪浅。——VOA

展开
精彩书摘

简要论证一下为何这本书无可救药(简要论证一下为何可能不是如此)

我上六年级时教室里有个图书角,其中大多数书都没人翻看。但是有一本书却在所有孩子的手中传了个遍。这本书名为《目录之书》(The Book of Lists )出版于1977年,篇幅长达521页,是本人类年鉴,由三名作家。大卫·沃利金斯基(David Wallechinsky)和其姐姐艾米(Amy)、爸爸欧文——编辑而成。这本书本身并不是供你阅读的,你只需随意翻阅,试着记住点在真相核查过程中未受阻碍的桃色消息。我仍然记得书中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同性恋,其中包括三名摇滚乐手——珍妮丝·贾普林(Janis Joplin)、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大卫·鲍伊(David Bowie),最后这位男士娶了老婆,他的婚姻竟然维系了20多年。该书续篇分别于1980年和1983年出版发行。然而,那时我并未意识到,《目录之书》的作者也在1980年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作品,书名为《预言之书》(The Book ofPredictions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在一位友人的客厅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我这位朋友喜欢在喝醉时买一些奇奇怪怪的绝版书来细细品味。和之前那本更为著名的《目录之书》一样,《预言之书》对自身介绍如下:未来学家和科学家(以及有些发狂的通灵者)对地球未来50年的生命做了非系统性的预测。
如今,人们鲜少提及《预言之书》,即使提到这本书,嘲弄的意味无法避免——最吸睛的预言往往愚蠢至极。事实证明,忌妒的宇航员在外太空行凶杀人这件事子虚乌有。F.李·贝利(F. Lee Bailey)曾预言这起凶杀案会发生于1990年(这要比贝利曾为一位心存忌妒的名人开脱时所说的话听起来更令人信服些,他曾表示这位名人跑回地球是为了一桩1994年的地球杀人案)。按照一位人口专家保罗·埃尔利希博士(Dr. Paul Ehrlich)所言,如今我们是无法体验到反乌托邦式的梦境。在此梦境中,“幸存者羡慕已死之人”,只有在我浏览推特(Twitter)时才会觉得这种说法似乎的确不假。然而,这本书中的一些预言却很美好:一些观测者精准地预算出世界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约70亿。一小部分技术专家针对即将到来的全球计算机网络所做的预测恰到好处。一位英国音乐学者查理·吉列(Charlie Gillett)以创作出第一本摇滚乐通史——《城市之声:1970》(1970’sThe Sound of the City)而广为人知,他以某种方式细致地刻画出音乐产业衰败细节(当时他还不知道将来会出现MP3和文件共享)。考虑到推测一年后发生的事情都很困难,对50年后发生的事情做任何沾点边的预测都可以算得上成功。
但是,《预言之书》最富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并非是那些被证明是正确的事情,而是那些原来被推测错、在出版之时却显得无可非议的事情(有些甚至还极富建设性)。这些合理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即缺乏认知现状只是暂时的能力。《预言之书》发行于1980年,这也就意味着并没有预测到这样的世界,即美国和苏联并未处在战争的风口浪尖。实际上,每个涉及全球政治未来走势的看法要么关注(1)两国间咄咄逼人的核冲突事件,(2)要么则侧重苏联和别国之间的结盟。美国和俄国间的摩擦在不用引爆核武器的前提下便可化解,这点没有人在《预言之书》中推测到。任何一个来自1980年的人在思考未来的人际沟通时都会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手机会大量普及(日本早在1979年就已经拥有手机网络),人们也无法想象手机将取代传统固定电话。一切关乎人类交际手段的设想都受到局限,即认为固定电话会一直是最好的沟通工具。在书的第29页,越来越多的人推测美国人拨打长途电话的年均数量,这种问题在免费通话时代已经无关紧要。但是,近20年来,该问题却仍旧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就知道几对异地恋就是因为双方去了不同学校无法负担起长途电话费而泡汤。1994年,人们无法想象,从密歇根到得克萨斯,一小时的通话时长所需要的电话费比寄一封信的价格还要低。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人在1980年提到这点的原因所在。
对往昔的洞察使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我的论证需要一名“成功的”未来主义者去预测一下那些无法被预测到的事情。这无异于要求一个人按指令自发行动。然而,这里仍有一节实践课程,或者说至少有一个实际想法:即使不可预知之事无法预测,但也可能对未来现实(在未来现实中最富逻辑的结论与正发生的事情并不相关)进行规划。这样去想有些尴尬,因为这种想法默认非理性存在。当然,非理性轨迹总是发生。这里摘录了1948年《科学文摘》(Science Digest)中的一句话:“环绕并登陆月球给人类带来许多严重问题,这使得人类不得不再花上个200年的时间用科学去解决这些问题。”该预测随后便破灭了。但是,《科学文摘》错误之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动机。1948年,探月之旅仅是一种科学抱负,登月的愿望类似于攀爬一座海拔未知的高山。《科学文摘》认为,该目标可以通过传统科学探索方式得以实现——对理论制定和假说检测进行不断打磨。
……

展开
目录

序言 但是如果我们错了呢?

简要论证一下为何这本书无可救药(简要论证一下为何可能不是如此)
谈谈这些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克洛斯特曼剃刀定律等

(注定)被封存的离奇古卷
谈谈这些文豪:赫尔曼.梅尔维尔、托马斯.品钦、斯蒂芬.金、J. K. 罗琳、弗朗茨.卡夫卡等

宝贝,但这就是我喜欢的方式。我并不想长命百岁。
谈谈这些玩摇滚的:埃迪.范.海伦、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鲍勃.迪伦等

“价值”
谈谈这些艺术家:文森特.凡.高、巴勃罗.毕加索、 安迪.沃霍尔、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本.琼森等

烧死女巫
谈谈这些科学:量子力学、重力、多重宇宙、牛顿定律、色彩论、超光速旅行、虫洞、“超对称性”宇宙等

世界并不在那里
谈谈这些理论假说:阴谋论、次要理论、主要理论、虚幻时间假说、梦的论证、濒死体验等

别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正记录着呢。
谈谈这些经典影视剧:《星际迷航》《纸牌屋》《广告狂人》等

时光荏苒 猝然离世
谈谈这些“意见领袖”:奥普拉.温弗瑞、迈克尔.马克坎贝奇、科比.布莱恩特、电影《爆裂鼓手》、《华尔街日报》等

关于自由
谈谈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手笔的人:乔治.沃克.布什、比尔.克林顿、泰迪.罗斯福、罗纳德.里根、乔治.华盛顿等

但是如果我们是对的呢?
谈谈这些科学界的里程碑:时间的本质、亚里士多德等

唯有忏悔者方可通过
谈谈你我心中所想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