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66的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71056
  • 作      者:
    郭小东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触碰几个家族不愿提及的隐痛
  掀开“文革”亲历者的心灵档案
  直面一只藏獒与一个大时代的回忆
  以刮骨疗伤般的勇气,如实记录在大环境下一个15岁孩子屈辱的感受
  讲述夫妻仳离、父子反目、挚友背叛、同窗偷渡等带给亲历者难以抚平的创伤
展开
作者简介
  郭小东,一级作家、文科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著作:《中国知青文学史稿》《中国叙事中国知青文学》《中国当代知青文学》《中国知青部落》《1979知青大逃亡》《青年流放者》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966年,“文革”狂飙的突飞猛进,打破了一座沿海小城的平静。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渔民,甚至是残障者,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斗争的漩涡。
  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亚雷——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不得不屈辱地面对父亲被批斗、母亲被强制学习的现实。为了寻找自由,他想到了偷渡,并且付诸实施。但由于走漏消息,偷渡计划失败,所幸在远方——一只藏獒的救助下,他顺利躲过公安局的追捕。但是,其他的偷渡者却没有亚雷这样的幸运,被抓获后,他们被游街、被判刑,完全丧失了自尊与自由。
  尽管如此,在见证了一幕幕悲剧之后,亚雷仍然渴望和追求光明。为了离开小城,他选择自愿去海南——在他看来,这是他最好的机会,尽管当时的海南非常贫瘠。
  在海南,亚雷经历和见证了一次次生离死别,那些惨痛的青春死亡事件,在亚雷心头刻下终生未愈的伤痕……
展开
精彩书摘
  好多年过去,我依然不放弃寻找。
  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午夜,噩梦惊醒的我突然间想,也许父亲当年根本就没有死,也许他还活在某一个地方——这个念头又折磨我好多年。
  父亲是在五十四岁那一年故去的。我在自己五十四岁时,突发这样的奇想,连自己也感到害怕。如果父亲当真没有死,他今年该有九十岁了。九十岁的老人,孤身如何生活?
  在梦中,父亲始终没有死。只是有一回,我突然梦见父亲活着被送进焚尸炉,我在通红的炉火中,看到父亲被烧得变形的面容,最后出现的竟然是《在烈火中永生》的电影镜头。
  那天是夏至,我记得非常清楚。
  上午9 点半,我从窝棚里出来,这是黎母山中少有的好天气。一夜透雨,雨滴还在野芭蕉的宽叶上滚动,阳光已经如火如荼烧红了山谷的树叶。凡是有水珠的地方,都闪动着五颜六色的霓虹。五颜六色的“戏班”鸟,在阳光照得到的枝叶间上下窜飞,吐着短促清亮的叫声,诱惑雄鸟。这种鸟肉很薄,但烤起来很好吃,如果有一点盐抹着烤,那就更好。我想着烤鸟肉的香味,下意识地掏出了弹弓。
  “先生”突然冒了出来,挡在我面前。他衣着整洁,头发沾水往后梳起,有些庄严。我还没明白过来,他深深地向我鞠躬:“向你哀悼!”说完转身离去。我至今还记得“先生”满脸的肃穆与庄严。
  “先生”是知青中的奇人怪人,他继承了祖传的风水先生的衣钵,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子曰诗云,神情阴阳。他凡事总有预言。不管你听不听,他总是自言自语,自行其是。他个子奇矮,不到1.45 米高,身材却是奇宽奇胖,脑袋也大得出奇,偏爱梳个大背头,用水弄得锃亮,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把身体裹成个肉粽。他身上总透着一股香茅油的味道,那种香得浓重刺鼻的土造香茅油的腥气令人难受。在衣衫褴褛的伐木队里,“先生”是个整洁得令人难受的异人。“先生”姓姚,名鹏飞。
  我很愕然,但并没在意。“先生”这个绰号,跟神经病相同。衣着整洁的“先生”飘然下山,他在山中常常来去无踪。那天晚上,山下有人送来加急电报:“你爸于今天上午9:30 分病逝”。电报是母亲发来的。我不相信。心想这肯定是弄错了,要不就是有人搞恶作剧。父亲除了关节炎,没什么病,怎么会突然病逝呢?
  我立即下山,午夜时到达镇上的小邮局,在邮局门口等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往父亲的单位打长途。等了整整一天都打不通,眼见邮局要关门下班了,只好给家里发去一封询问的电报。
  我心里很平静。
  那天晚上,“先生”没有回来。山下的人说他已上山了,山上的人却没有见到他。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先生”。他似乎人间蒸发了。
  许多年,我一想起父亲的死,就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先生”。不知他去了哪里?他是否还活着?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
  我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先生”会在我父亲去世的那一瞬间,在千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里,突然对我说“向你哀悼”这样的话,事后他却失踪了。
  这个世界有些晃荡,像坐在秋千上看东西。我老是定不下神来。我无法专注地看定一样东西,我越是定下神来集中目光对准一个目标,就越是觉得眼前的一切晃荡得厉害。医生说我很健康,一切正常。大概是太紧张,心生幻觉,我也只好如此安慰自己。
  有时,面前的电视机变成两个,有时又是无数个重叠的影像,有时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一片空白。
  人最早的记事年龄究竟是多大?没人说得清楚。应该是三岁左右吧?我最早的记忆,是坐在一只硕大的藤筐里,由远房老叔挑着,扁担另一头的藤筐里,坐的是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大雷。我不知道老叔挑着我们兄弟俩,要到哪里去,反正我最早的记忆,与那只宽阔的藤筐有关。
  那是1952 年冬天,我一岁半。
  远房老叔是个身高1.9 米的中年人,这个家庭有高人的血统,男人女人不但个子高,而且都很清瘦干练。远房老叔是祖父家的佃农,农闲时就在祖父家帮工。说是帮工,倒跟一家人似的,没什么分别。老叔的女儿凤卿是个十岁的小女孩,负责看管我。自我会走路时起,凤卿就和我形影不离。那时我的哥哥,三岁的大雷常常害病,一刻也离不开奶妈肥婶,还未断奶的我就跟着十岁的凤卿睡。我把凤卿错当成了母亲,夜里总是吮着凤卿那像小石头般的乳房,吮着吮着会大哭起来,凤卿会把另一边乳房塞进我的嘴里。我吮不出什么,又大哭,就这样周而复始。弄得凤卿自己也大哭起来,她和我一起哭,直到我慢慢地睡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