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散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52058
  • 作      者:
    夏广兴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互汇,千百年来,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中同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也使得多元宗教并存的现象长期存在,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
  中国宗教的多元并存的现象,不但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及思维模式,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民俗、文学、艺术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并且向域外拓展着它的影响力。
  《宗教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散论》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择取佛教思想中的幻化观,以及三教思想、观音信仰、佛经故事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展开论述。第二部分着重民问宗教在明清社会上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明清民问宗教的特征及三教归儒的民间宗教形态的形成原因。第三部分着重宋代佛教对日本的影响,以人宋僧来华求法巡礼为视角,进一步说明宋代来华日僧助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宗教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散论》:
  大量的有关佛教题材的石窟造像、壁画、绣像等不断涌现,诠释了不同阶段、不同宗派观音信仰所生发出来的各种观音形象,受到朝野上下的狂热膜拜。从《八琼室金石补正》中遗存的大量造像记可一窥当时造像的盛行:如唐睿宗的儿子李隆业为“四哥娘六亲眷”、节度使曹元忠家眷为“家中产妇”所造之观音石像。还有许多普通民众有为祈求平安、保佑健康,或为亡人超度往生天堂也造了许多观音石像。敦煌石室、洛阳的龙门石窟中还遗存有大量的观音石像。唐时,有许多妇女还发愿亲手绣观音像,表明自己对观音的礼敬,“其发念也,泪逐声尽,福随响至。”从中可见发愿绣像者寄托了强烈的情感。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以造像来表达自己对观音的企求。当时的观音信仰已经深入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可见,直观的图像艺术形式是佛教大众化、通俗化的必然选择。另外,抽象思维是宗教的特征之一,一般受众难以接受,为了改变普通民众不易理解抽象经义的状况,自南北朝以来,于寺院中开始采用“转读”、“梵呗”、“唱导”等各种宣教方法,将晦涩难懂的义理通俗化,使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接受和喜爱佛教。发展至唐代,佛教寺院又出现了一种通俗的讲经说法的形式,即所谓“俗讲”,也就是以佛教经典为依据,截取其中生动有趣的佛教故事,利用本土的说唱艺术,讲唱结合,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这一说唱艺术的底本称为“讲经文”,如《法华经讲经文》即是以《法华经》作为经典依据,来演绎观音菩萨济世救难的故事。这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体艺术,统称为“变文”,形式多为散韵结合,图文并用。到了宋元,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说唱体文学样式,即所谓“宝卷”,如《香山宝卷》,其形式多以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再辅以散文,循环往复,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多以佛经故事为主。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佛教与古代文学创作
第一节 佛教与六朝隋唐的应验类小说
第二节 佛教流播与隋唐精怪小说
第三节 佛教幻化观与唐宋文学创作
第四节 观音信仰与宋元俗文学
第五节 佛教与明代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第六节 佛经故事与历代笑话
第七节 三教论衡与小说创作

第二章 民间宗教与古代社会文化
第一节 从唐宋文献看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三一教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
第三节 明清知识分子学术团社与民间宗教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域外影响
第一节 两宋来华日僧朝拜圣地的转移
第二节 日本律宗与人宋日僧
第三节 日本入宋僧圆尔辩圆与宋文化
第四节 灵隐寺与南宋来华日僧
第五节 宋元来华日僧与日本水墨画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