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序周振鹤
一、中西交流
中国公式?
知识源于东方?——再议西学中源说
战争时期的忠诚——罗伯聃(1807—1846)的双重面具
二、耶稣会士研究
“他者是多元的”:一位耶稣会士对中国、日本及印度的比较主义视角(1583)
耶稣会士对中国经书之索隐阐释——以马若瑟著作《中国经书中基督教主要教义痕迹选录》为例
耶稣会士记忆法,中国心法:浅论记忆的组织
三、阐释学的思考
探索未知:道安、严复论西语语法
卫礼贤:一位“汉化”了的德国翻译家
部分西方哲学术语在中文运用中的嬗变
失去了灵魂的黑格尔——中国对黑格尔思想接受中的问题
四、儒家思想的探索
文字作为文明之核心要素:儒家人文始祖
内外俱圣:张载论孔子的双重本质
哲学、神学还是文化学?——当代新儒家的合法化
上行下效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作为政治导向之措施
五、中国传统的图学
构文为图——《研几图》纵横谈
图解《大学》
六、占卜与相术
另类的科学: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相术与西学
占卜术之风云再起——占卜作为中国文化认同的一个新模块?
七、文学与艺术
性感的外国人:当代中国文学的五类叙事
功夫、龙和冒险——欧洲漫画里中国和中国人的典型形象
八、书评
金永植:《朱熹(1130—1200)的自然哲学》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灵魂不会在沙龙里死去——ThomasJansen探究中国文化之诞生
附录:朗宓榭汉学论著
展开